近年来,歙县在非公党建工作中不断探索,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一幅非公党建“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通过开展非公企业党员“入车间带头争标兵、入班组带头技术革新、入管理带头推动发展”的“三入三带”活动筑牢“红色引擎”。设置党员示范岗527个,党员责任区346个,169名党员担任班组长,32名党员成为管理人员,开展技术比武94次,培训党员技术人员1564人次,有效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实施“党员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党员跟踪培养和结对培养制度,同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给培养对象交任务、压担子,变“自然成长”为“帮促成长,较好的解决了对企业人才难引进、难培养、难留住等问题。工程实施以来,先后将33名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引导35名业务骨干积极向所在企业或社会组织的党组织靠拢。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中80%以上进入了企业决策层,70%以上企业党员成为生产经营骨干和技术能手。推出的“十分钟早课”、“夜学夜谈”、“车间微党课”等,确保学习教育出实效,保障了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正确方向。
该县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作为非公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实施“知心、暖心、贴心”工程,将企业中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调解和沟通技能以及较高威信的党员、人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选聘为“红色调解员”、“红色服务员”、“红色宣传员”。推广建立情感交流站167个、红色调解队伍76支、书记谈心室346个,累计调解矛盾纠纷97起,倾听采纳员工意见200余件,开展职工子女关爱活动58次,从微小事入手,彰显着企业和企业党组织的人文关怀。
随着非公党建工作的纵深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抓党建的意识和力度稳固提升。许多企业把公益理念导入党建工作中,紧紧围绕 “美丽乡村”、“脱贫攻坚”、“全域整治”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绿色行动”、“就业扶持”、“志愿行动”等活动300余次,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67个,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支持农村文体活动开展。“党建+公益”凝聚了推动企业发展的正能量,有效破解了非公企业党建文化融入难、服务发展难、凝聚人心难等问题,增强了非公党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较好的实现了非公党建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