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歙县论坛|商务合作:0559-2621317

歙县论坛

徽州古城醉游人

2015-10-16 10:44:51
作者:张联辉
阅读:289
评论:0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位于黄山南麓,为黄山杭州、黄山-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歙县始置于秦,唐以后一直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又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发祥地,素有文物之海文化之邦东南邹鲁之美誉。钟灵毓秀的古徽州大地曾孕育了朱熹、毕升、王茂荫、黄宾虹、陶行知等一代宗师,开创了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诸多流派,歙砚、徽墨、徽剧、徽菜等更是蜚声中外。 

歙县风景如画,是著名的山城、水城、桥城,那夕阳山影,悠悠秀水、点点白墙,山水画廊新安江,历来吸引着众多的骚人墨客。被誉为徽派建筑三绝的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遍布城乡,人文景观极为丰富。徽州古城景区是歙县旅游的核心部分,包含徽园、渔梁古埠、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七处知名景点,每处景点皆展示着古徽州文化的不同内涵

 许国石坊是名城歙县被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耸立于县城闹市中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万历十二年,是朝廷为旌表李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而立。许国明代嘉靖乙丑进士,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重臣,博行皇上加恩眷酬。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形,石柱、梁坊、栏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吨的大块石料,且全部为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园石,雕饰镂刻精美细腻,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成双结队的彩凤珍禽,翱翔雕梁之间,一个个飞龙走兽,扬威于画壁之中,十二只倚柱石狮,神态各异,体现出徽派石雕独特的表现手法。

现存的南樵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东樵楼又名阳和门,原名钟楼,建于明弘治年间,为重檐式的双层楼阁。这两座樵楼咫尺相望。

徽园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是在歙县县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带新建的仿古旅游城。再现了徽州城明清时期的风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粉墙黛瓦,鳞次错落,雕刻精美,脉传徽州文化之神韵,新创徽派建筑、雕刻之精华。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走进徽园,就如走进了婉约的江南,走进了古朴典雅的古徽州

斗山街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这里有建于明清时期的斗山古街,有几个徽商家族住宅汪氏民宅、杨家大院、许氏大院和潘家大院,有徽派木、石雕的代表作,有"蛤蟆"古井、"岳飞饮马处",有古歙仅有的一两座牌坊之一的"旌表江莱莆妻叶氏贞节之门"的门坊、孝烈坊,它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令人陶醉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该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片,古今名人楹联佳名。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新安碑园紧邻太白楼,此景区将碑园与园林溶为一体,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多式花墙、漏窗、洞门相互通透,碑廊曲折起伏蜿蜒二百多米。高处立亭,洼处蓄池,竹影婆娑,为徽州私家花园的风格,其园筑于披云峰上,有峰有楼有水,虽然咫尺之地,却是博大胸怀,饶有山野情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渔梁坝作为古代罕见的水利工程,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青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国家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说: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

走进歙县,走进徽州古城,让人充分领会到徽文化的博大精深。

说两句吧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

论坛新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歙县大小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掌上操作 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