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0岁的张玉勤出生于肥东县八斗镇胡祠村,在歙县王村镇敬兴村生活了30年,可肥东、歙县两地公安部门的电脑里都没有他的任何信息。 “我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没有承包地,我像个‘太空人’,不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多次到两地的派出所申请,他们(民警)都不给我办户口。 ”近日,张老汉忿忿不平投诉道。
张玉勤出生于1945年。1977年,30多岁的他只身到黄山市屯溪区一单位干临时工,1985年,别人介绍他认识了现在的老伴,不久两人结婚,之后生育了两个孩子,自此他就生活在敬兴村。因张玉勤的妻子长期患病,孩子幼小,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他一直没有回过肥东老家,户口也没有迁移到歙县居住地,不过,他也不知什么原因,当年敬兴村给他办理了一张第一代身份证,当换发第二代身份证时,他却办理不了了,这才知道公安机关的电脑里没有他的户口信息。没有户口,张玉勤享受不了新农保养老金,无法交纳新农合参保费,甚至到银行存款也不行。 “我现在很担心,这么大岁数了,交不了新农合参保费,生大病医药费就没法报销了。 ”
“我不仅享受不到这些待遇,连承包地都没有。 ”张玉勤告诉记者,一轮承包时,他分有承包地。2004年,他回老家,大哥说土地二轮发包时,村民组以他的户口被注销为由,没给他分地。他是在一轮土地发包后到的敬兴村,该村二轮土地发包没有打乱重分,顺延了一轮承包现状,因此,他在敬举村也没有土地。
张玉勤到王村派出所申办户口,该所民警让他到肥东县八斗派出所开具户口迁移证明。他先后到八斗派出所去了三次,可该所说根本不知道当地有他这个人。
为此,记者联系了歙县王村派出所一位曹姓民警,她告诉记者,多年前户口由乡镇政府管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移交给公安机关,现在,张玉勤应到出生地(原籍)补办户口。补办后,可通过婚迁的方式将户口迁入到王村镇。
记者又找到了肥东县八斗派出所,该所袁所长说,张玉勤一直不在老家,镇政府管理户口时将其户口注销了。现在派出所民警不可能只凭他所说就给其补录。张玉勤可让现居住地的王村派出兵开具在当地没有户口的证明,八斗所会通过调查走访,在确认张玉勤是本地人后,再向县公安局汇报,以帮助他解决户口问题。
由此看来,张玉勤之所以成为“黑户”多年,主要责任在其本人,没有及时返回老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仅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便,还丧失了承包土地,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农民朋友,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出门办事,在家种地,都离不开身份证,离不开户口。户口问题,真的不能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