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歙县紧紧抓住第二批现代农业茶业发展项目的重大机遇,结合全县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科学论证、精心规划,发展“环境生态化、茶树良种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采摘机械化、茶叶优质化”的现代茶产业,茶叶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歙县制定出台了《2014-2015年度歙县茶产业发展奖励实施细则》,鼓励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互换、租赁、转让、入股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对流转期限10年以上且连片面积200亩以上,按标准化、规模化模式新辟茶园或开展老茶园换种改植的,给予每亩3000元的补助。
“政策扶持很到位,我们赶上好机遇,而且老百姓也有这个意愿流转给我。”三阳乡中村茶叶基地负责人洪立安告诉笔者。洪立安的茶叶基地位于海拔800多米的中村西坛山,2014年7月份他流转了这里的201亩山地,目前30多万株优质高山茶苗已经全部栽种完毕,7个蓄水池、400米排水沟、1000米生产便道也已建设完成。
在洪立安看来,规模化种植和规范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对于发展壮大当地特色茶种——“大方茶”大有好处,“要做大做强茶叶品牌必须要有自己的茶叶基地,以茶叶基地为支撑,提升茶叶品质。”
在郑村镇稠墅村里边园茶叶基地现场,60多名农民活跃在梯田地里,忙着整地栽种茶苗,运茶苗、挖苗沟、放茶苗、种茶苗,工厂式流水化的作业模式被创新运用在田间地头。这片基地面积230亩,农民们正以每天栽种20多万株的速度向前推进。据茶叶基地负责人汪立春介绍,基地的土地翻垦去年年前就完成了,现在70%的茶苗已经栽种下去,再有两天就能全部种植完工。
受茶产业发展利好政策刺激带动,常年从事建筑工程的刘永忠也在老家王村镇敬心自然村霸王山下流转了1000多亩田地,用于种植茶叶良种-“黄金芽”。笔者在刘永忠的茶叶基地看到,这里的建设场面同样如火如荼,4台挖机同时作业,40多位农民分工明确,人员、机械配合默契,整地、运肥、施肥、运苗、种苗,一派繁忙而又秩序井然。“发过来120万株茶苗,已经完成了80%左右栽植,剩下的,天气好的话,准备这个月底完成。”刘永忠介绍说。
据了解,歙县现代农业茶叶发展项目涉及郑村、三阳、王村、杞梓里、霞坑、许村等6个乡镇8个示范点,截至目前,项目资金总投入已达3400万元,完成了近8000亩荒山荒地及老茶园垦抚整地任务,新建基地机耕路近20公里,茶园内作业道路15公里,占到了总工程量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