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外的游子来说,家乡的微信公众号是了解家乡、体味家乡的新平台。每当在朋友圈看到家乡的人和事以及新变化,我都会感到非常亲切和高兴。”对于在外上大学的潘金坡来说,家乡的微信公众号是他身在异乡,唯一能够寄托乡愁的地方。在外务工的洪先生也说“我爱我的家乡,家永远是我的根,即使漂泊在外,我依然不忘事事关心着她”
乡音乡情,微信传递
洪祖柏是三阳白石源村人,在浙江湖州做服装生意多年。他说,不管发达地区如何好,老家永远是难以割舍的所在。
老家的微信公众号,洪祖柏每天都会关注。很多跟老家有关的微信他都会转发,有时,他还会有感而发地在留言区评论两句。
相对于洪祖柏,同样是三阳镇白石源村的潘金坡如今走得更远,他目前在哈尔滨读书。晚饭可以不吃,通过公众号了解家乡事,每天却不得不做。家乡公众号头条推送的《三阳镇白石源“接观音、祈丰收”暨上坦梯田花海节盛大开幕》、《三阳、最美春色在上坦》等原创文章,让他从中读出浓浓的乡情,“虽身在千里之外,但仍能看到泪奔。”
展示变迁,寄托乡愁
《时光都去哪了-用你的镜头带我们看2016年的变化》微信公众号推送的这篇图文并茂的微信文章,让粉丝们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多年前,文章从90届三阳学校毕业生视角到2016年同学会再聚首这26年的时间段来看三阳的发展和变迁。
这条微信中,一开始是吕俊渡赋诗《忆,同学会》,然后是连续的三阳有关的老照片:四个小伙子骑着凤凰牌自行车在校园里,那种父辈骑的自行车看一眼就会代入到80、90年代的感觉,回忆起我们的父辈们也曾经骑着这样的车载着年幼的我们,那时的岁月静好让人感动回味。还有26年前同学们在操场的毕业照,26后大家又在新校园的拍照留影的前后对比,后文又简单盘点了三阳镇如今的面貌,今昔对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粉丝们也纷纷留言:“怀念那红墙的校舍、那物、那景、那人”,“三月来风”说:“怀念当年的教师,操场,还有前面潺潺的流水,但愿时光可以倒流回到曾经的教室里和同学们坐一坐”。吕俊渡说:“三阳镇这几年发展挺快的,每一年都有新变化,全中国唯一的乡镇高铁乘运站都做起来了,我为家乡感到骄傲”。
《三阳最新高铁站效果图出来咯》、《【重磅】厉害了我的三阳,将直通高铁到武汉!》和《三阳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简介》等多篇消息,公众号以“穿越”的方式展现三阳,让三阳人看到未来的三阳风貌,让在外的三阳人看后对家乡的发展充满希望与期待。
微信平台,让家更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唐诗写出人长年漂泊在外,无法与家人团聚的乡愁。现代人常用后半句表达在佳节中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与古人相比,我们是幸运的,高速列车让远距离的家一日即达;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连接着一个叫家的地方;点开微信,听听父母的叮咛与唠叨,数数他们脸上有没有新长出皱纹,每一天的公众号图文消息传递的家乡的发展和呼唤……
家,总有太多值得牵挂和纪念的人和物。现如今,东方小瑞士三阳镇微信公众号平台已经成为外乡游子与家乡的连心桥。通过微信平台搭建了“青春三阳”的微信群,群里全部是在外务工或者上学的三阳人,他们可能相互没有见面过,但是都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三阳人,正积极而努力的工作着学习着,有朝一日衣锦还乡报答家乡的养育之恩。
随着三阳镇公众号的普及,目前已经实现全镇覆盖,在这里,大家聊过去的美好,现在的奔波,及明天的希望,分享彼此的快乐和泪水……虽然大家分散在五湖四海,但有微信公众号联通你我,大家像是在一起聚会,家乡、母校、童年……随着在手机屏幕上划动手指,往昔的一幕幕便再度浮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