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丰村——元宝樟
歙县雄村镇浦口村丰村自然村村尾有一株古樟树,名为“元宝樟”。相传宋朝年间,丰姓与方姓从中原河南相继迁往安徽徽州府城南新安江畔,以姓氏取名“丰村”,意在“子孙兴旺,五谷丰登”。但村尾地势太开阔,丰姓族人认为留不住钱财,另外东风太重,于是便发动广大村民在村尾栽上一片樟树和槠树,筑成一道绿色屏障,这样既可以防风,又意示使钱财不外流。几百年来,在一代代村民的精心呵护下,这片树林长成了参天大树。紧靠新安江边的第一棵是樟树,里外各一枝,望去极像元宝,当地村民叫“元宝樟”。经过漫长岁月的生长,“元宝樟”的中间又抽出了一枝,但“元宝樟”的名字却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民国年间,国民党没有军费,便派一个排的军队来砍“元宝樟”,提炼樟脑油卖钱。为保护“元宝樟”全村发动一百余人,将“元宝樟”团团围住,与国民党军队据理抗争。但国民党军队横行霸道,蛮不讲理,并用枪托打伤多位村民。迫于无奈,村民只好连夜开会,筹资捐款,翌日清早,派人速把钱送到歙县城北沙溪团总部和伪县政府,最终换来一纸告示,村民将不许砍伐古樟树的告示挂在树上,“元宝樟”才逃过一劫。
据估测“元宝樟”树龄已有800多年,树围达660厘米,需四人合抱;树高达16米,树冠圆满,树冠投影约占地1.5亩。现在,“元宝樟”依然枝繁叶茂,屹立在新安江畔,春天游人如织,争相与“元宝樟”合影留念,给八方来客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歙县雄村镇政府 方传波、方来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