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遇雨,在家整整窝了一天。竖日天放晴,再也压制不住内心出行的渴望,推出久未启动的摩托车,载着与我一样兴奋不已的小女儿,奔驰在宽阔无垠的呈歙大道上,开始了我的“古徽州文化旅游”。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位于徽文化发祥地安徽省黄山市,由徽州古城(徽州府治所在地,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牌坊群·鲍家花园(牌坊群由明清七座紧紧相连的石坊组成,是中国最大的牌坊群落;鲍家花园有东方园林之母美誉,是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唐模(田园风光优雅别致,法式浪漫风情与徽州古村落丝丝入扣,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的美誉)、潜口民宅(荟萃了明清时期徽州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徽州民居,被誉为我国明清民间建筑艺术的活专著)、呈坎(按《易经》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诠释了天地万物相生克的先哲理论,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村)五大景区组成,面积9.5平方公里,北依黄山,南接千岛湖。通过对古城生活、宗祠文化、牌坊文化、徽商文化、村落文化、民居文化的聚集,将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完美鲜活地呈现于世。
打小就游走在古徽州这片土地上,对它的认识却不能不说有些晚。记得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奉命骑车去潜口接刚从民宅出来的岳母,眼见岳父一群人坐着旅游大巴驶进唐模景区,心里那个羡慕啊,甭提有多痒痒。后座的岳母对我说,他们先是逛了呈坎,接下来还要去棠樾看牌坊、赏园林,晚上返回古城开同学会。当时我就预言,若是将它们连为一体,在“徽州”二字上大做文章,一定能提升景区的品位,吸引更多的游客纷至沓来。2014年11月,“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正式升级为国家5A级旅游区,五大景区第一时间挂起庆贺的条幅,多年的夙愿一朝变成现实,无疑这是徽州的荣耀,是徽州人民的骄傲。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在由黄山日报、市作协、县旅委联办的“圆梦徽州”征文活动中,我以《路过渔梁》、《邂逅唐模》《拜谒宰相故里——雄村》等数篇文章上榜,此外,在《五一游记》、《国庆掠影》中也多次提及“古徽州文化”,也算是为“古徽州文化旅游”的创建和宣传工作贡献了微薄之力。故而,只要一逮住空,我便走进其腹地,走走停停,看看想想,在一次次的肌肤之亲中,探寻它的前世今生。
一、棠樾牌坊群: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
首站我来到了举世无双的棠樾牌坊群,七座高大的石坊按照忠孝节义的顺序耸立在杉木掩映的郑村镇村头,分别是鲍象贤坊、鲍逢昌坊、吴氏节孝坊、乐善好施坊、汪氏节孝坊、慈孝里坊、鲍灿坊。它们一站就是千年,还将一直站下去。那坚硬背后蕴藏的一个个或喜庆或悲伤的故事,不知被说了多少遍,又还要说多少遍。它以浓厚的儒家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徽州人和无数过往者。
年轻的女导游带着一大帮游客出入于规模庞大、气氛庄严的敦本堂(男祠)和清懿堂(女祠),借助腰间的小喇叭郑重其事地介绍:“古代这些地方,女人是不允许进来的。”再看看那些女游客,老老少少,一个个好奇地跨过高高的门坎,侧身从边门走进,东瞅瞅,西瞧瞧,问东问西。真不知她们面对“千里扶柩、尼庵守贞、自缢殉葬、舍身护婆”那一张张烈女画像时,该会作何感想?或许在为她们感叹的同时,更多的为自己感到庆幸吧。
绝大多数是来凑热闹的,与那拿着本子边听边记的好学者作比,我的认真则在其次了。其中有一个上了年岁的外地男子向路边养马的大妈说出心中的困惑:如此高大的牌坊在古代生产那么落后的条件下,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真是不可思议啊!大妈也颇显水平,音高嗓大地道出其中的奥秘:先在牌坊底部堆土,然后将巨大的石板、石柱送上去,筑一层,垒一层,待到最后封顶,再将堆砌的泥土全部撤掉。一座座壮观无比、荣耀至上的牌坊就这样落成了。古人运用堆土法来造牌坊,这一点我是知晓的,但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撤走的泥土被随意地倒在对面的荒野上,便成就了今日冠绝江南的鲍家花园,与牌坊各领风骚,这一点是我先前所未闻的。
二、唐模:观唐模龙形村看田园诗画风光盛世风采
临水街高阳桥品翰林徽州文化仰古察今
从棠樾牌坊群出来,我的初衷本是去蜀源赏葵花的,当车子行至唐模景区时,我又萌生了畅游唐模的念头。我未从大门口进去,载着女儿从人家小巷拐入,颇有几分回家的感觉。不想却在“檀干园”内遭遇检票员的阻拦,那份尴尬自然就不便言表了。
提到“檀干园”,莫名想起《诗经》中的那首《伐檀》诗:“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因村落位于檀溪两岸,唐模初名为“檀干”,意在告诫子孙创业的艰辛,稼穑之艰难。唐末梁初,先民为表其对故国的怀念,改名“唐模”,意为“唐朝的模样”,从此延续至今。关于这一点,我是从太子亩旁的风雨亭墙壁上的标牌获悉的。
记得初次走进唐模,是一个日薄西山的傍晚,我和驴友们刚从山林冲出来,就沿着曲幽的小巷一头闯进风雅水街,真正如景区内的一家店名昭示的那样——“邂逅唐模”。石板大道夹溪而行,店铺民居面水而立,平桥相通,长廊覆盖,村民喃喃低语,水鸭嘎嘎而归。古韵悠悠,与闹市迥异。置身其间,不免生出归隐之念。想来这也是我频频闯入唐模的一个内因吧。
来到小西湖,那一弯绿莹莹的湖水,映着蓝天白云,四周枝叶掩映,颇有几分西子的风姿。据说该湖是清代许氏巨商为供老母亲贻养天年仿照杭州西湖诸景构建而成,故又名孝子湖。女导游领着一群游客至此,发了感慨:“景色美不美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份孝心难得。”一游客接道:“孝心固然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得有钱啊!”爽朗的笑声顿时向四周扩散开来。
三、潜口民宅:陶令有遗踪此处原即洞天府地
徽州多胜迹斯园独具明韵清辉
来潜口民宅已不止一次了。第一次是在姐夫的陪同下和女儿一起来的,让我初次领略了徽派建筑的博大精深。可又说不出其中的道道来,于是五一期间带着女儿又来了一趟。粉墙黛瓦,马头墙高耸云端,错落有致;门口石鼓相迎,谓之门当,其上短柱直插门楣,谓之户对;屋内院落深深,凉意袭人,却有一束阳光照射下来,不由得想起年少时夏夜站于天井中淋雨的情形。游人进进出出,并无留下太多的印迹,倒是那些悬挂在梁柱上的传家育子的楹联(“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过目难忘,深深地嵌在脑海中。
这是第三次走进潜口民宅了,熟门熟径地,女儿走在前面,做起向导来,先后穿梭于“清园”、“明园”。两园之间隔着一口波光潋滟的水香园,让人的视野稍稍得以缓解。“清园”没什么好说的,除了原先在“明园”的“乐善堂”内给人现场作藏头诗的“大文豪”移居过来外,宅第纵横,石板铺道,依旧挺立在那儿。倒是“明园”山坡上立于路旁的“善化亭”,从导游口中闻得一幅对子:“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寓意深刻,让人在休憩之余沉思许久。
老宅结构大抵相似,导游员讲解也几乎雷同。在“方文泰宅”内,在导游的指点下,那从外围看是“日”,从内部是“中”的四方天井,倒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致,蕴含着主家希翼事业“如日中天”的美好祝愿。而类似的构造,在我随后的呈坎游中于“罗润坤宅内”也意外发现。若没有一双慧眼,恐真难以识破呢。
四、呈坎: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
去呈坎前,我带女儿逛了潜口塔下的人口文化园。水塘里的荷花虽没有夏日那般旺盛,大多顶着莲蓬,却依然有几朵娇艳的花瓣在秋风中摇曳生姿。当我七拐八弯转到魂牵梦绕的呈坎水口时,那满塘的的娇艳不见了,代之的是一片枯荷败叶。广袤的天宇下,如一只只褐色秃鹰无力地落在上面,又似一个个风烛妇人失去了光彩,叫人不忍直视。是岁月的自然更替,还是承受不住游客过多的爱抚而提前萎去,我猜不透其中况味,此情此景,多少是有些让人伤感的。草坪中央竖着“偶像来了”的崭新旗帜,然脚下的路却需要我们每个人自己去体验,进而收获人生途中异样的风景。
细想之,来呈坎也好多次了。一个人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间,依然会产生迷失的困惑。听导游言,整个村落形似八卦布局,对应四周的八座山峰,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千百年来,它是一个进得去而出不来的地方。十年前,我从身居呈坎的同学口中探知,倘若你果真迷失其中,沿村中的潨川河顺流而下,是绝对可以找到出口的。此外,我从多次的赏游中也寻得一种破解之法,即跟在轰闹的长龙队伍后面,定保不会失联。意外的是,此次在前往“钟英街”路上,竟碰到同学夫妇二人做着小本生意,黝黑的面庞和不以为苦的乐观,让闲适的我产生浓浓的愧疚之情。
随着呈坎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其态度也随之强硬起来。以前混迹于游客中,可以自由出入“一村双国保”之誉的宝纶阁内,如今那穿着制服的保安板着一幅严肃的面孔,再也休想蒙混过关了。我于门口朝内张望,除了形形色色的人流,门当两旁的楹联(教子有遗经诗书易春秋礼记;传家无别业解会状榜眼探花)再一次引起我的注意,对着它匆匆按下快门离去。
“游呈坎,一生无坎。”位于水口内的两对石狮顾盼有情,被一双双陌生的手掌抚摸得光溜溜地,却依旧憨态可鞠地欢迎着八方游客的到来,中间高高的门坎横连着,我不由得问一句:“今天,你跨坎了吗?”
这一圈跑下来,让我对古徽州文化的了解又加深了不少,增添了许多新的感悟。五个景区陆续造访,本应是没有遗憾的,却又都感到不满足。与牌坊群齐名的鲍家花园只是从旁穿梭而过;唐模因时间仓促亦有好多地方未及仔细走访;潜口民宅蕴藏的精深文化依然看不进去;呈坎那博大的宝纶阁又一次将我挡于门外。更主要的是,我始于徽州古城,终于徽州古城,此前一个人痴痴地端着相机,跟着外地游客跑府衙、上城楼、看石坊、进曹宅、入陶馆、踱斗街、下渔梁,享受着女导游免费的服务,志在探寻古徽州的奥妙与精华!此次却犯了一个极大的失误,硬生生地把它给疏忽了。这宛如对待身边的亲人,总以为有大把时光可以好好陪伴他们,殊不知总在一次又一次的怠慢中丧失良机,个中的滋味惟有自个儿消受啦。
或许人生总是难以圆满,出游也概莫能外。我的“十一”古徽州文化游也并不是终结,它仍有待于日后进一步追寻、探访、深究,将遗憾逐个消除,以期无愧于先祖,无悔地行走在古徽州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