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提升其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真亏了危房改造,不然我们就没地方住了。”近日,笔者在走访王村镇王村村烟西组村民徐金莲老人时,老人感慨不已。今年88岁的徐金莲与儿子潘放芝相依为命,由于原先居住的房屋建造时多采用砂浆,水泥比例低,造成墙体砂灰脱落,墙体严重渗水,属于危房。2014年潘放芝被列入农村危房改造对象,享受政府20000元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今年,老人住进了在原址上翻建的2间新房。
为切实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歙县从2011年起将农村地区危房改造列入民生工程项目,帮助农村困难群众解燃眉之急。
改的是危房,暖的是民心。北岸镇瞻淇村五保老人汪新淦在新房里已经住4年了,2011年之前,他一直住在已经快要倒塌的老房子里,就在老房子岌岌可危时,汪新淦被列入第一批享受政策优惠的困难群众,解决了他的大难题。
与汪新淦类似的还有王村镇王村村十三组村民程跃里,他原先居住在上世纪30年代建造的祖房中,因祖房年久失修,漏水严重,房梁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雷雨天气无法居住,属于危房。2012年程跃里被列入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在20000元政府补助资金的帮助下,他自己再拿出1万多元建造了一栋建筑面积36平方米的房子。
近年来,歙县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作为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倡导现代生活理念的有力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歙县危房改造工程已下达资金9264万元。截至2014年,已发放8314万元,改造9060户危房,其中五保户、低保户超过三分之一。今年歙县还将改造1013户危房,下发改造资金950万元。
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歙县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并充分调动农户自行投资改造房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取农户自建、委托施工代建等形式,实行“先改造、后补助”的原则,统一标准,按户兑现补助。
通过五年的推进,歙县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进一步得到提高,更多的危房户在温暖而结实的避风港湾里绽放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