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普通的城市社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徽州人家社区是2013年11月新成立的居民安置小区,也是徽州区最大的安置小区,小区内的住户有906户、3606人。大部分居民是从龙井、永兴、上街、下街、广惠和丰乐、中山、文峰三个社区搬迁过来的失地农民。相对于其他城市社区,情况较为复杂,管理更为困难。成立初期,绿化带种菜、随意搭建等行为屡见不鲜,也曾一度出现路灯瘫痪、下水道堵塞的状况。如何从农民实现向居民过渡又如何为这些新居民做好服务,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社区党总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该社区人和安定、秩序井然,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成功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华丽转身。其实,在3606位社区居民心中,徽州人家社区的工作人员不仅仅是群众路线走的贴心、心愿墙前微心愿的实现、网格化的有序管理、“金管家”的舒心服务……这些“十心”的真情服务固然打动居民的心,也深让居民们感到幸福,但他们知道,最初触动他们心弦的竟是徽州人家社区远教广场的LED播放的那些电教片,看见其他地区安置小区失地农民的生活那样惬意,居民们也都非常向往,加之社区党总支的积极引导居民进行自治,现如今,晨起能看见居民们矫健的身姿在小区志愿服务广场上打太极、练瑜伽;白天邻里间互相帮衬,和和气气;夕阳下,劳作一天的人们在广场上或打篮球、或跳广场舞、或看电教片,操场上无处不蘸满了幸福生活的甜美与酣畅。所以居民们都说是远教课堂成为他们潜移默化转变的催化剂!
构建组织阵地,共建党群之家
2013年,徽州人家社区的党员干部远教终端站点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以来,在徽州区委区政府、区委组织部的坚强领导下,在社区建设指导办公室领导的精心指导下,较好的发挥了社区党员远程教育组织网络的职能作用。徽州人家社区党总支成立之初,由街道干部转型成为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叶启龙马上组建了徽州人家社区党总支,接转党员29名,按照性质划分了3个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形势教育和思想教育,在组织生活上,在社区二楼的电教室内,通过远程电教在室内同步收听、收看中央、省、市重大会议和活动,加强了党员同志的思想建设。
同年,在原先远教终端站点建设的基础上,徽州区区委组织部再次筹资了20万元在徽州人家小区安装了16平方米的LED大型户外显示屏,配备了联想品牌电脑、点唱机、麦克风、音箱、功放等远教设施。并与2013年底正式启用,实现了远教工作从室内走向室外,从服务少数走向全面覆盖的转变,使之成为党员干部身边的网络党校、居民群众门口的免费课堂。
一网连天下,天涯也咫尺。自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除了网上听党课活动,徽州人家社区远教终端站点还在区委组织部、社区办的统一安排下,社区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建设美好乡村为重点,精心挑选播放内容,狠抓播放效果。并按照“年有计划、月有安排”的工作要求,制定了《远教设备管理制度》、《远教播放制度》等,定期发布学习公告,确保党员每月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两天。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书记负总责,副书记为该项工作具体负责人的远教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一名社区干部为专门的远教播放管理员,进一步规范了站点播放的工作机制,为远教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社区干部则以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社区书记带头学、党员干部共同学的形式,组织了十八大、中央“两会”、新党章、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党务知识等专题学习活动等,均取得很好的成效。
创建活动园地,扎实开展远教工作
“快,老李,广场上今天放映《建国伟业》,一起去看看吧?”随着夜幕的降临,社区的老党员吴清雪正在邀请邻居老李一起去电教广场观看红色电影。“好,这就去!社区这段时间播放的电教片都是有关抗战题材的影片,给力!”李莱荪接口说到。原来,为更好地开展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全力营造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学习氛围,社区不但在平时加强宣传,力使远程教育家喻户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下,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播出平台开展“红色电影播放月”活动,《建国大业》、《南征北战》、《闪闪红星》、《小兵张嘎》等一些经典的红色电影深受社区居民以及青少年们的青睐。
自从远教终端站点开始正式使用后,社区远教站点节假日期间安排有专人值班,实行全天候开放,党员群众、学生们可以随时到站点学习,搜集各类资料,学习各类技术,了解党的富民政策,使远程教育学习深入人心。并采取三项措施促进电教园地的进程:一是利用党员活动室阵地,加大党员教育片的播放。社区定于每月10日、20日为党员干部学习日,利用每次“三会一课”时间,精选优秀课件在会前播放半小时,促进社区干部廉洁自律,改变工作作风,要求认真做好笔记,深刻领会,集中讨论,及时记录缺席人员,采用电话、发放书面通知、上门告知等方式,通知未按时参加学习的党员干部,在空余时间来社区参加电教学习,加强党员终身学习意识。今年以来社区党总支组织党员集中学习15次,专题播放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廉政中国》、《三严三实》等多部教育片,党员们通过观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谈了看法,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平台的功效。
二是借用社区老年协会这一平台,利用居民平时爱去活动室休闲这一特点,在室内的电教中心每天一小时播放各类教育片、红色经典电影、越剧片等,以供居民及老年人观看。以至于现在社区居民只要得空,就会来社区点题观看电教片。“这个远教平台好,不但能学到知识,还能和邻居一起畅谈观后感,让我心里也有了依托,不感到孤单了。”社区71岁的空巢老人刘忠耕说到。
三是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的人群播放不同的资料内容。针对辖区居民年龄偏大的现状,利用远程教育开办“健康知识讲堂”;结合计划生育工作,安排育龄妇女集中收看优生优育、卫生保健等计生科教片,教育引导她们并发挥每个家庭内部的宣传作用;组织在校学生、家长观看法律法规、青春期卫生保健、计算机操作基本知识等远程教育片,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增强了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社会意识;为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夜间生活,社区工作人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在户外显示屏上播放广场舞,搭建好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小区的居民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平台,“这个小区真不错,搭建这么好的交流平台,广场舞、看电影、卡拉ok歌曲比赛,让我感觉到像在自己的家乡,还认识了好多的邻居,在这里,从未曾感觉到外来人员的孤独!”随丈夫从湖南一起来到这边做铁路的易大姐开心的说。
搭建文化基地,架起党群连心桥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社区党总支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利用远教广场为载体,将社区的电教中心、农家书屋、志愿服务广场、多功能厅等社区资源,整合成为党员教育管理、居民文化娱乐、各级组织为民办事和居民自治建设的综合服务中心。如在建党纪念日,区委书记程红在徽州人家社区电教终端站点举行“进站点、讲党课”活动;开展“革命歌曲大家唱”活动,通过点歌机的伴唱,话筒里唱出洪亮有力的革命歌声也随之穿越心与心的距离,为党员群众架起了一座彼此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连心桥;用“居民找题,社区播放”的形式,按需播放菜单,看什么,怎么看全由居民自己来决定。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
近年来,徽州人家社区远教终端站点把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文化娱乐活动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每年的“七一”、“十一”前后,徽州人家社区远教终端站点都会联合辖区的共建单位、联合党委一起举办红歌赛;在远教广场举办“百家宴”、捐赠衣物等;每月的文艺汇演;请社区中获得徽州好人、黄山好人、中国好人称号的居民们讲述身边故事这些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并提前收集和下载一些革命题材以及倡导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尚的电影,把片名和播放时间在社区宣传栏和LED显示屏发布通告,以备居民自行选择收看。同时,远教管理员还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健康常识制成宣传单,免费发放到居民手中,方便他们随时随地学习。截止今年7月,有社区远教站点参与组织的各类大型活动16次。与此同时,社区的远程站点还充分利用室外8000平方米的远教和志愿服务广场,成立了社区的12支兴趣小分队。有社区舞蹈队、秧歌队、老年合唱团、徽苑戏曲队等,在徽州区、社区开展的民生、反邪、计生、社保、民政宣传中经常性的演出,让居民在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中知晓国家民生政策;广泛宣传底蕴深厚的徽州历史文化,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品位,形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在每季度的“社区好居民”、“楼栋好居民”、“最美家庭”评比当中,参选对象的日常行为表现将作为一项重要的评分因素,获此殊荣的居民会在远教站点的户外显示屏上循环播放,以此辐射辖区的居民向好人看齐,发挥榜样的力量。目前,社区有楼栋好居民、优秀党员、徽州好人、黄山好人、中国好人以及“十星级文明户”标兵共计30余人、志愿者达到500余人。徽州人家社区的荣誉墙上更是熠熠生辉:“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省文明上网先进社区”、“ 省家庭教育示范社区”、“省文明社区”、“十佳江淮优秀志愿服务社区”、“省三星志愿服务广场”等多项荣誉。
远教工作,任重而道远。接下来,社区工作人员将继续当好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员、联络员和组织员:负责好站点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深入居民中了解他们的需求,组织好社区的党员群众,集中播放学习;大力宣传党中央的相关惠民政策,让党员群众了解和接受远程教育,自觉地参加远程教育培训,不断扩大远程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社区的远教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