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黟县渔亭镇相关部门通过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发展产业、资金帮扶、教育资助等多种举措,灵活运用,为每一户贫困家庭量身订制脱贫“套餐”,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
量体裁衣,具体情况摸得透
量体裁衣,首先要量准尺寸才能做好衣服。精准扶贫,首先调查摸底要精准。
“贫困对象:何润斌,住址:汪村村汪村组,贫困原因:供两个儿子上大学欠债,本人身体不好,只能在建筑工地做零工,导致贫困”。
这是笔者在《渔亭镇贫困户建档立卡花名册》其中一页所看到的内容。花名册对贫困户的分布、原因、户数、人数详细记载,让人一目了然。
针对贫困对象何润斌的情况,渔亭镇为其订制了“套餐”:每年通过爱心助学资金资助2000元供其两个儿子上大学,帮助他参加2个月的免费车工技能培训,并介绍到园区一家磁业厂上班。
“目前何润斌还在参加技能培训,工厂已联系好,等他培训结业后即可上班。”渔亭镇民生办负责人说。为全面摸清贫困群众的基本情况,渔亭镇政府对贫困群众进行摸底建档,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建立台账。
私人订制,特色套餐助脱贫
私人订制,才能精准扶贫。在精准摸底的基础上,渔亭镇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帮助群众脱贫。
团结村贫困对象张运才贫困原因是:妻子有慢性病长年卧病在床,两个小孩年幼在上学,但他有机修技能,苦于没有资金,只能从事在附近县城打工,收入微薄。针对这一情况,渔亭镇为其订制了“套餐”:帮助其申请7万元的创业贷款,开一家机修店。一年下来,他的机修店生意红火,已经偿还了大部分贷款。
汪茶枝早年丧夫,一直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没有一技之长的她只能在工业区做小工,生活颇为艰难。屋漏偏逢连夜雨,去年,儿子也因为一场交通事故落下残疾,每月都要花费不少钱吃药打针,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渔亭镇在把她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后,为她量身订制了脱贫“套餐”:每年通过爱心资助、残疾人专项补助2000元给其儿子为基本生活费用,帮助她免费参加了2个月针织技能培训,并介绍她到工业园一家针织厂上班。“感谢镇里的好政策,使我又感觉到了生活的希望。”汪茶枝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致贫原因千差万别,我们订制‘套餐’时,把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发展产业、资金帮扶、教育资助等多种举措灵活运用,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渔亭镇负责人说。目前,渔亭镇已为全镇贫困户全部订制了脱贫“套餐”。
扶贫脱贫,要输血更要造血
渔亭镇在为贫困户量身订制脱贫“套餐”的时候,也把防止脱贫户返贫纳入到精准扶贫的系统工作中,其根本措施就是在“输血”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贫困户“造血”功能。
为提高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渔亭镇发挥工业园区的平台作用,着力打造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创业扶持“三个基地”,形成良性循环的帮扶模式。
团结村光明组贫困户吴宏峰夫妇年事已高,且文化程度低,无一技之长,2012年家中的顶梁柱,他们的独生子因病去世,媳妇改嫁,留下年幼的孙子,一时间一家人的生计难以维持。渔亭镇积极对吴宏峰一家帮扶,不仅为他们一家办理了低保,解决其孙子的入托问题,还安排吴宏峰在镇里工厂做事,让其有稳定收入。
笔者在渔亭镇贫困人口就业推荐一览表上看到,仅金田米业一家企业就一次性安置贫困群众9人。
镇党委书记介绍说,镇政府主动与镇域企业、商家对接,了解他们的用工动态,及时将企业用工需求宣传至贫困群众,组织符合职业需求和有求职需要的贫困群众前往企业就职或实习,拓宽贫困群众的就业渠道。
目前,渔亭镇共为贫困人口57人推荐就业,让他们有了稳定收入,使稳定脱贫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