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把文艺精品打造作为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工作来抓,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为指导,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以“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为目标,注重挖掘徽州元素,凸显徽文化特色,打造出一批充分展现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
厚积而薄发。2014年,我市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安徽省群星奖比赛中,我市9个参赛节目6个获奖,其中,舞蹈《挑山》、声乐《十绣鞋》获一等奖并将代表安徽省参加2016年举行的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比赛,数量位列全省榜首;京剧小戏《挑起一片天》成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舞台艺术创作小型舞台剧(节)目和作品资助项目,参加全省小戏调演,并获优秀剧目、编剧一等奖等6个奖项;《黄山》、《挑山女人》被评为省“十佳”纪录片;歙县《雄村·美丽的村庄》参加第二届全国农村春节联欢会获“全国十佳村歌”称号;黄山区舞蹈《泉》、《茶乡童趣》在省第二十七届少年儿童音乐舞蹈器乐大赛中获少年少儿组一等奖……
荣誉,源自黄山文艺人多年的孜孜以求、敬业奉献。
挖掘徽文化的优秀因素,让传统艺术发扬光大。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我市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只有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艺术品牌优势,才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效应。正是源于这样深刻而清醒的认识,近年来,市文化委鼓励开展文艺摸索创作和打造,在全面创作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大类作品的同时,突出徽文化特色,以双人舞、徽州民歌和徽剧为重点,创作打磨三大类18个充分展现地方特色的作品。声乐《十绣鞋》以我市传统民歌为基础,在南京前线歌舞团知名编导的指导下,适当加入现代元素,深受专家高度赞誉:“这就是我们民歌的发展方向。”《徽韵》、《宏村阿菊》等一系列展示徽州文化的精品,一经推出,即获市场如潮好评,并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扎根人民,坚持与全市发展同频共振,讲好当代“黄山故事”,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是成功的要素。我市文化部门特别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题材,努力谱写更多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热情讴歌新的时代精神。休宁齐云山女挑夫汪美红“挑山”并抚育三个子女成人,培养出两个大学生的事迹一经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市文化部门立即组织人力,创作了京剧《挑起一片天》、舞蹈《挑山》,以汪美红的真实故事为题材,通过艺术表现再现了女挑山工的艰苦工作情景,谱写了女挑夫的伟大母爱,颂扬了女挑夫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品质。该剧通过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提炼,对基层普通群众人物活灵活现的描绘,以及对生活中真善美的真诚讴歌,赢得了群众的普遍好评,一度成为各类演出的“必点剧目”。
与此同时,我市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带活文艺一盘棋,促进文艺家茁壮成长。我市积极举办、参与“黄山市广场舞比赛”、市群星奖大赛、送文艺下乡等,参加第六届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大赛等活动,提高文艺人员水平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实在在地推动了我市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黄山文艺正与全市发展同频共振,彰显着动人的文化魅力与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