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歙县档案馆(中共歙县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立足弘扬徽州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底蕴深厚的优势,不断加强挖掘、研究、宣传和开发利用,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在加快高气质现代化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中发挥史志作用。
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会同有关部门和乡镇,充分利用我县革命老区众多的优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着力挖掘、利用我县红色档案、资料等资源,参与打造红色岩源、红色狮石、红色金石等品牌,先后建成岩源革命历史陈列馆、红色狮石革命村史馆及清贫馆、金石红色展示馆、方璧纪念馆、金竹暴动陈列馆、中共皖南地委秘密驻地历史陈列馆、璜田乡胡早娣劳模展览馆等,有力提升了全县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挖掘利用廉洁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着力挖掘利用徽州历史文化中蕴涵的廉洁资源,先后参与打造歙县廉政三示教育基地、歙县家风家训馆和覆盖歙县城乡的10个政德教育基地等;参与深入研究《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歙县晚清名臣王茂荫“从取舍起”经典家训,助力打造歙县“从取舍起”廉政品牌。
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利用我县美丽乡村与和美乡村建设契机,组织专班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文化和特色资源,加强内容审核把关,先后参与建成蜈蚣岭村史馆、昌溪吴茶文化馆等,赋能乡村振兴。组织人员以全县28个乡镇182个行政村为记叙主体,一村一篇,编辑《歙县乡愁记忆》并于2024年1月公开出版发行,生动展现歙县乡村图景,彰显徽州山水人文的独特魅力,留住美丽乡愁。协助挖掘歙县古井文化内涵,传承徽州古井“和美善治,井然有序”哲学思想,助力打造“歙事井然”基层治理品牌。利用我县非遗民俗资源丰富的优势,协助挖掘舞鱼灯、叠罗汉、跳钟馗等民俗文化,融入大黄山建设和歙县“徽文化大地艺术季”品牌打造,使“大鱼徽州”等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推进乡镇村志编修助力乡村振兴。积极破解乡镇村志编修中各地重视程度不一、专业人员不足、主编难找、经费难筹措等难题,开展霞坑镇整镇村志编修试点。建立史志部门业务指导、乡镇村主导主管主抓、专家一对一联系指导机制,加强现场指导、业务培训、督促协调,既提高各地重视协调力度,又提升编纂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并积极争取提高县级资金补助标准,使全县乡镇村志编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先后完成《昌中村志》《许村镇志》编修,《石潭村志》《霞坑村志》《五渡村志》《街口村志》《武阳村志》《阳产村志》《柔川村志》等修编扎实推进。
挖掘利用史志资料助力乡村振兴。建立史志资料保管利用制度,通过挖掘、整理志书中的传统文化,协助有关单位和企业先后申报“三潭枇杷”“歙县山核桃”“上丰雪梨”“上丰灯笼柿”“上丰绿萼梅”“皖南花猪”“徽州臭鳜鱼”“金丝琥珀蜜枣”“珠兰花茶”“滴水香”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及老字号,使“老字号”焕发新生机,进一步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