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后,又逢连续高温天气,正是肠道传染疾病高发的季节。歙县疾控中心专家提醒,洪水过后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消毒杀菌,尤其注意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卫生,积极预防各类传染性疾病。
2024年7月4日,在歙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室,副主任医师黄海芸正在接待问诊的患者。通过仔细观察和询问,黄海芸发现30多名患者中大都出现了发热、腹泻、腹痛、浑身乏力等不适症状,初步判断大多是由肠道感染性疾病引起。
肠道感染性疾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人群普遍易感。洪涝灾害发生后,必须及时对受灾区域内外环境进行消杀,否则会导致水源污染、垃圾腐烂变质、蚊蝇病媒孳生,成为诱发肠道传染疾病的温床。同时,应当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做好防护措施,防止病原体趁虚而入。
黄海芸医师提醒,要注意不喝受污染的生水,吃洗干净的水果、蔬菜,尽量不要吃隔夜的食物,如果有腐败的食物一定要丢弃,要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干净。
为了进一步做好灾后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歙县疾控中心对全县范围内的受灾环境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消杀,并落实落细传染病日监测制度,及时审核、分析各卫生医疗机构上传的监测报告。同时,还不断加强城乡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通过持续的安全健康教育,指导群众做好消毒,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方葆华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锻炼,并对自己家中的家具、卫生洁具、餐饮具等进行全方位的清洁和消毒,保持每日开窗通风和室内空气清新;如果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