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通过采取土地平整、覆土、新建排水沟渠和道路等工程措施,显著改善桂林镇桂林村鲤鱼潭矿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在昔日矿区上打造粮食产业示范基地。
8月6日,航拍画面下的桂林镇桂林村鲤鱼潭矿区增减挂钩拆旧区复垦项目现场,贡菊成行、芝麻开花,由家庭农场聘请的村民正进行高温下的农作物管理。自2018年以来,县政府陆续在该矿区组织实施了4个批次的增减挂钩拆旧区复垦项目,累计投入资金890余万元,效果显现。“2021年,我们邀请了省土壤中心做了专业的检测,结果显示土壤适合种植。我们在这里复合种植了玉米、芝麻、西瓜、贡菊等作物,亩均年产值应该不会低于一万三千元。”歙县亚华家庭农场负责人汪亚华介绍。
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案例,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修复治理了废弃矿山,优化了当地的国土空间生态功能,切实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另一方面,新增耕地面积及挂钩农转用指标170余亩,大大缓解了歙县耕地占补压力和农转用指标短缺的局面,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落实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平衡政策。“为做好该地块的管护工作,我们镇将进一步加大土壤的改良力度,提升土壤肥力,提高亩均产值,努力将该区域打造成为粮食产业示范基地。”桂林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冯锦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