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歙县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采取“333”模式,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
注重联系,念好“查、访、找”三字经。一是拉网排查。对全县党员进行“拉网式”排查,掌握全县流动党员流出时间、联系方式等,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卡。二是主动走访。确定专人联系流动党员,通过访流动党员家庭、访流动党员亲友、访流动党员单位等方式,全面掌握流动党员去向、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等情况。三是分级寻找。各级党组织采取书记带头找,支委成员结对找等办法,以电话、QQ、微信等方式,主动联系各地流动党员,引导失去联络的党员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及时发放流动党员证。目前,通过“查、访、找”方式,为1100余名流动党员建立了动态管理台账。
注重管理,念好“建、强、拓”三字经。一是建立流动党支部。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各乡镇党委在上海、杭州、湖州等地建立流动党支部21个,管理外出务工流动党员400余人,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二是加强班子建设。采取“两推一选”方式,推选选政治素质好、责任感强,具有创业带富经验党员担任流动党支部书记,推荐有实践经验的党员担任驻外流动党员党支部班子成员,以强班子带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三是拓宽组织网络。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集中问题,21个驻外流动党员支部建立了QQ群,通过网络平台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并组织开展千里送学活动,有针对性的培训流动党员,赠送学习资料。
注重服务,念好“解、培、引”三字经。一是解决困难。通过帮就业、帮维权,提升流动党员致富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主动服务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培训提升。利用党校等平台,开展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提高流动党员务工、致富能力。去年,通过送学等形式培训流动党员800余人次,让流动党员得实惠,促使流动党员主动找组织、亮身份。三是引导创业。利用清明节、春节等传统节假日,组织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引导流动党员回乡创业,鼓励他们为家乡引资金、引项目、引人才,使流动党员成为建设家乡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