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歙县政协工作以后,有幸具体负责《徽学园地》的组稿编辑和排版审校工作。这是一本坚持以徽学的学习、挖掘、宣传、研究为己任,集史料性、知识性、文学性于一身的小刊物,但也是维系和赓续歙县乃至古徽州“徽文化发祥地”一脉斯文的重要阵地。主要领导多次嘱咐我,徽文化博大精深,刊物虽小,责任重大,一定要向文艺工作者多多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养、素养和涵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以提升办好刊物的能力。我不谙笔墨,以谦卑之身,以景仰之心,有意识主动和这些艺术家们接触交流,成为这个文艺气息很浓的圈子里的一个门外汉,也和很多艺术家交了朋友,汪辉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结识歙县新安花鸟画研究会的会长汪辉先生非常偶然,柳山书画协会的几位老朋友来看我,介绍我和汪辉先生认识。初次见面,觉得他是一个儒雅谦和的人,虽在歙县已有一定名气,却不端架子,一下就拉近了距离。随着交往的增多,一个比较清晰的汪辉形象就呈现在我的眼前。
汪辉具有坚定执着的不懈追求。汪辉在潭渡中学读书时,就因为具有绘画的天赋,被选为学校团宣委、团刊总编。后来当过茶厂工人,当过电工,开过小饭馆当过小老板,多变的人生历程,没有改变他对书画艺术的孜孜追求。2014年,小有成就的汪辉牵头发起,和另外6位志同道合的画家成立了新安花鸟画研究会,著名书画家胡华令教授欣然题写会名。其实,现在很多书画院、研究会之类的机构团体,说白了就是成立者自封院长,没有场所也没有队伍,只是一个光杆司令在撑着门面,是艺术殿堂被商场化和官场化的不良现象。而这个以传承和发展新安花鸟画艺术为宗旨的社会团体,或外出笔会,或展览联谊,或座谈研讨,活动正常频繁,研究会一干人等其乐融融,这在“一切向钱看”和“文人相轻”的思潮滋扰下,显得格外难能可贵。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新安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江影先生曾说:“汪辉把研究会当家,我们每次来研究会都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们也自然都把研究会当成自己的家”。
汪辉怀有精湛潇洒的笔墨技艺。徽州大地从事书画创作的人不少,尤其在新安画派发祥地的歙县,除了业余书画爱好者数不胜数,更有很多职业画家。要想占有一席之地,除了精湛技艺之外,还需要独特的艺术眼光。汪辉选择花鸟画为主创题材,有他独到的艺术领悟。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大自然就怀有深厚的感情。自然中的一花一木、一虫一鸟由生活的关联,演化为艺术的表现。从远古到现代,在所发现的各类艺术品上都能见到大量栩栩如生的花鸟形象。这些艺术化了的花鸟,不但比自然中的花鸟更典型、更生动,而且被赋予了人的品格精神。汪辉认为,古徽州的花鸟画创作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惜世人提及新安画派,大多数人都觉得是山水画家,其实像黄宾虹、汪士慎、罗聘、吴秋鹿、吴淑娟、汪慎生等一大批前辈画家,都是画花鸟的杰出代表人物。其实,写意花鸟画具有深厚的底蕴和优秀的传统,将“触目横斜千万朵”的自然景物浓缩在“赏心只有两三枝”的艺术形象之中,画家借花鸟形象来表达主观意念和审美追求,表现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人类真挚美好的情感,以他们的传神之笔,创作出“画中有诗、画中有歌、画中有情”的斑斓画卷。
王安石说“丹青难写是精神”,中国画的笔墨不仅仅是一种造型符号,还是一种精神产物,笔墨才有自己的丰富寓意和深刻内涵。精神的层面是以中国文化为奠基,超越了技法上“道”的层面。汪辉崇尚国学,认为中国画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继承和弘扬中国画,应该从浩瀚的国学海洋里汲取营养。他甚至觉得一个合格的画家,应该懂诗词格律、佛学知识、老庄哲学,还应该学习古典音乐,他认为这些传统艺术是触类旁通的,是一脉相承的。他非常赞同一代宗师黄宾虹“书法入画”的重要理论。黄宾虹说,“鄙以为画家千古以来,画目常变,而精神不变。因而平时搜集元、明人真迹,悟得笔墨精神。中国画法,完全从书法文字中来,非江湖朝市俗客所可以貌似”。在这样的观念指引下,汪辉总是在努力实践着黄宾虹“五笔七墨”的规律。“书法入画”不仅承载着文人的情思,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张彦远所提出的“书画同源”、“书画同法”,把“用笔”提到重要的位置。绘画重“骨法用笔”、重“线”、重“勾勒”,行笔讲究“中锋”,这种对笔法的要求恰恰和书法的特性相吻合,用书法的笔墨精神来规范绘画的笔墨精神,创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绘画风格。当下,有些画家不精书法,往往画稿完成却不敢题款,实为憾事。一幅成功的中国画,应该是熔诗、书、画、印于一炉,具象和意象相结合,画境和心境相融通的产物。
有什么样的追求就有什么样的画风。受传统文化的滋养,汪辉的作品特别具有文人气息,传统的味道很浓。无论书法,还是花鸟,均布局缜密,构图奇巧,飘逸潇洒,气韵生动,又颇具古雅,清新隽永。他偶作山水,简淡冷逸,苍浑朴厚,萧疏俊朗,具有浓浓的书卷气。汪辉的写意花鸟画用色单纯明快,随意自然。他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讲究墨与色的对比和巧妙搭配,用笔的提、按、顿、挫,用墨的浓、淡、干、湿、焦,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墨因色而明丽,色因墨而沉着。所作花卉、藤蔓、松竹、鱼虾、草虫等无不鲜活生动,情趣盎然,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泥土芳香,洋溢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天真烂漫的逸趣。汪辉笔下的物象,实际是他自身精神追求的一个载体,可以说“画为心书”,一笔一画在已有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包含着他的人生阅历、审美追求、思想观念,因而显得格外丰富厚重、绚丽婀娜。
汪辉富有人文情怀的古道热肠。2016年春节前,新安花鸟研究会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我有幸陪同。他们去的是地处深山的森村乡黄备村,因为没有合适的场所,就在村委会大楼的走道上为当地群众免费书写春联。那天下着小雨,又飘着雪花,天气很冷。我站在边上观摩,一会儿就冻得受不了。而汪辉先生一直在挥毫书写,一丝不苟,来领取春联的群众越来越多,汪辉也就无法停下来,我拿来一个农民取暖的火篮子让他烤烤手,但他根本无暇顾及。近下午一点钟,我们都饥肠辘辘,准备去吃午饭了,但又有好几位地处偏远的农民闻讯赶来,看着他们焦急期待的眼神,汪辉豪爽地说:“难得农民兄弟们喜欢,我们坚持写完再吃饭”。看到这些憨厚的农民露出欣喜的笑容,我不禁心底一阵感动。若无对农民的淳朴诚挚的情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