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歙县论坛|商务合作:0559-2621317

歙县论坛

德艺双馨的耄耋老人李文彬

2016-12-26 10:10:25
作者:李可贵
阅读:156
评论:0

李可贵

在苏州市姑苏区胥江路28号的老泰顺漆店,有一位德艺双馨的耄耋老人。他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老人不仅书法艺术水平高、而且人品又好,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不大赞。他的事迹,苏州和安徽的电视台都曾作过报导。这位老人就是今年已经96岁高龄的李文彬。

李老是安徽歙县人,1921年出生于歙南临家坞(现为小川乡临川村)。15岁时便离开了家乡,到苏州泰顺漆店(土漆专卖店)当学徒。生漆加工那是一门很专业的技术,关键在于看漆配漆。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生漆的品质,配漆师傅的业务是否精到,会直接影响生漆加工产品的质量,同样也会直接影响漆店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声誉。李老学艺时发扬坚忍不拔的“徽骆驼”精神,经过三年学徒、三年伙计的奋力拼搏,终于学会了生漆加工操作工艺,成了苏州市响当当的土漆师傅,后来担任了漆店经理。1981年李老从油漆店退休之后,还一直做义务髹工,为亲朋好友髹刷生漆家俱。

上世纪70年代,苏州漆店老字号全部消失,直到1987年才有老字号得以恢复。老恒盛化工油漆店又聘请李文彬负责生漆加工和业务管理。在老恒盛七年的经营活动中,李老严把生漆质量关,原材料进店按标准验收,生漆加工按程序操作,从来都不含糊。李老根据自已的髹漆经验,写成髹漆操作规程,贴于壁墙,供客户参考,并要求店里每位职工都要当好客户的参谋。七年中,老恒盛油漆店年年获得很好的效益,李老功不可没。

19948月,李老和他的儿子为继承泰顺漆店老传统,在苏州市胥江路创办了老泰顺漆店,专营按传统工艺加工的各种生漆。主要用作园林、庙宇等古建筑及古典、红木家俱髹漆。李老父子既是经营者又是客户的知心参谋和技术顾问,深得客户的信赖。老泰顺漆店遵循徽商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以及“薄利生财、甘为廉贾”的道德准则,以诚待人,以信接物,长期践行,始终如一,从而得到四方赞誉,声名远播。

李老是现今仅存的徽州漆商,在苏州油漆业中他的资格最老、业务最精、声望也最高。2005年,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的两位教授,就分别带领学生到李文彬父子经菅的老泰顺漆店考察,并为李老录制了他操作生漆加工工艺的影像资料,作为重要的科研资料保存。

李老不仅开店名不虚传,书法更是他的一大爱好。他自幼酷爱书法,8岁入私塾时便开始描红、临帖,练习书法,十二、三岁就开始为自家和乡村邻里写对联。到了苏州,他一边苦学开店手艺,一边不忘继续练字。有一天,他偶得刘石庵帖,看过之后便爱不释手。从此,他开始专攻刘墉体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老终于学有所成,成为苏州城有名的老书法家之一。李老的书法功力深厚扎实,其书品用墨厚重,提沉有力,劲骨丰厚,雍容典雅,既纵横不拘,超逸神飞,又刚劲挺拔,重锤夯凿,继承了清代刘墉“笨”而“拙”的艺术风格,很得刘墉书法意韵。同时,李老还兼习篆书,法石鼓文,笔画沉稳,结体潇洒。耄耋之年,李老书写四尺整宣的大幅篆书作品《百福图》,既不画线,也不打格,一气呵成,别有境界。欣赏李老书法,真让人怡心悦目,着实令人敬佩和感叹。同时,李老还擅长自作楹联和嵌名联,集有自撰自书的《古歙李文彬杂文联句录》一、二、三集,表达了他的乡梓情怀、敬宗睦族思想以及做人的心得感悟。李老的书法作品早在民国中期,就得到了“吴中四杰”著名书法家吴清望的赏识。李老一幅有1300余字的小楷书法,经苏州市书法协会评审,在苏州市建党60周年展览会上展出,获得观众好评。1991年春歙县书协举办书法展览,李老的书法作品荣获一等奖。20125月苏州电视台两次对李老作了采访报导。李老的书法作品在中华古玩网、华夏古玩城进行了拍卖。李老九十岁时写的钱线篆作品《岳阳楼记》,被载入了2010年版《歙县志》。

李老艺高德更高,人们仰慕他的书法,更钦佩他的高尚品德。他一生淡泊名利,只求奉献。李老是地地道道的书法家,但他自己说“不是,不是”。他不图虚名,只求实学。李老自撰诗云:“一技之艺一世求,砚田无收缘未了”,表达了他对漆艺和书法艺术的追求。他的书法作品被爱好者收藏,从来不要钱,为他人写招牌广告同样不要钱。他说:“我要为钱写字,人就不值钱了。只要人家喜欢,我就心里高兴。”李老先生把他的书法艺术奉献给大众,给人犹如春天般的温暖。李老情系乡梓、敬宗睦族,离开老家80多年,始终不忘故乡,不忘根本。上世纪他曾先后两次两次捐资1000元重修临家坞小学,县里重修1995年版、2010年版《歙县志》时,他又捐了人民币8000元。李老的事迹,不能不让人感动。

30年前,李老的父亲在老家辞世。从那以后,每年清明节,李老都要回老家待上五六天,探望乡亲、祭祀祖先。他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年事虽高,故乡不可不回。只要我还能行动,我一定会坚持下去。”从苏州到歙县近350公里车程,大巴车刚停稳,最先从车上走下来就是李老,没人搀扶也不拄拐杖,脚步甚是稳健。从县城到乡下还有50公里路程,李老回家心切,于是马不停蹄,转车直奔老家。李老的老家堂前挂着自撰自书的篆书对联,“心系乡梓挥不去,欲赋祖绩愧少才。”体现了一个耄耋老人对故土的不了情怀。20154月,歙县电视台记者采访了李老的事迹,省、县电视台同时都作了报导。

现在,96岁高龄的李老每天还要做三件事:上班、写字、照顾老伴。第一件事,就是上午老人自挤公交车到老泰顺漆店帮衬儿子照应生意。96岁了,每天还要上半天班,真了不起。下午,他就在家里看书写字。在老泰顺漆店里,大到墙上的标语,小到货物标签,到处都是李老亲笔写的字。李老说,“练书法是我的一种爱好。饭可以不吃,字是一定要写的。”李老人正心正艺亦正,字体气宇轩昂,书采飞扬仙逸。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求其书法者也是无计其数,李老也都总是有求必应。他一年下来,要创作书法作品三、四百幅,全部赠送友人。只要人家喜欢,他就乐意与人分享。李老1937年与夫人凌氏结为伉俪,如今再也不是什么金婚、银婚,而是最高顶级的钻石婚了。80年来彼此互敬互爱、相濡以沫,虽然日子平淡如水,却能始终相扶相携,演绎人生。李老的夫人比他大两岁,现在生活自理困难,李老就主动地照顾。这份情义,这份执著,是李老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最好诠释。

如今,李老已是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古松虽老但刚劲不减,年近期颐但朝气犹存。尽管因年龄大的缘故他的耳朵已听不清声音,但他讲起话来却依旧铿锵有力,风趣动人。李老虽已耄耋之年,但仍然气色红润,步履稳健,性格开朗、待人谦和。写起字来,臂不抖,手不颤,聚精会神,笔走龙蛇。李老的头发还没全白,饭量也不错。李老的一言一行,无不让人从内心表现出一种无限的感慨和敬仰。
人家不禁要问李老有什么长寿秘诀,其实也没什么秘诀。要说有,那就是人们常说的“仁者寿”。他勤劳,但不刻意锻炼。他注意饮食,但靠的不是保健品。你看人家李老一辈子与世无争,不为名利所困,兢兢业业工作,安安心心写字,把欢乐洒向人间,这心态多好啊。要想长寿的人,相信你可以从李老的事迹中得到启发的。

作者单位、通讯地址:歙县信访局


说两句吧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

论坛新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歙县大小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掌上操作 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