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歙县论坛|商务合作:0559-2621317

歙县论坛

【寻梦徽州】+徽州旅游 与斗山街为邻

2015-10-16 14:51:03
作者:周文冠
阅读:9784
评论:0

我既喜欢安静也偏爱热闹,对于这样的矛盾体,选择住在与斗山街为邻的天灵小区,真的是我这辈子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

歙县斗山街建于明清时期,是一处集古街、古民居、古牌坊、古雕、古井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最主要的景点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见的木质牌坊—“叶氏贞节坊”。它们犹如本本散发着古墨香味儿的书籍,在一代又一代斗山街居民的手里传阅着,书籍里古老而又凄美的故事,更是吸引一批又一批外地游客身临斗山街感受着。

但是十多年前,我对斗山街的了解,仅仅是解放街(即现在的中和街)的税务山顶一处置放垃圾桶的路口上方挂着的一个牌匾,牌匾上赫然书写着三个大字斗山街。后来,在天灵小区安居后,与之相邻的斗山街成了我散步、购物、上班的主要通道。渐渐的,对斗山街的了解深入了,对斗山街的感情也深厚了。斗山街静深幽长,两边都是高墙阔院,能把四周商业区的喧闹和潮流拒之街外,在这里打造出一片宁静与素雅共存的居家氛围。当然多年来,让我最有亲切感的除了灰墙黑瓦马头墙外,就是鱼鳞街面、两口水井及高墙院内的盆景。

曾经的斗山街是歙县古城明清时期富人的集中居住地,所以街两边皆为高高的马头墙,距离地面很高处贴画似的开一扇小窗。可别轻视这小小的窗子,它可是为聪明的古徽州人起防火防盗作用的。街的路面中间铺上大块的青石板,一块连着一块井然有序,方便马车的车轮顺利向前滚动。路面的两边则以字序整齐地排插着各色圆滑的鹅卵石,既有装饰路面的作用,又能避免马在拉着马车前行时打滑。串联着这样一条蛇状曲折前行街道的,是各家各户门前耸立着的两块上马石。每天上下班,我都是急步行走在鹅卵石装饰的路面上,这种路面能对足底进行很好的按摩。特别是雨天,我更愿意走在鱼鳞路面上,因为比较走在平滑的青石板上不容易打湿鞋面,更不会打滑,安全系数相对大多了。

斗山街的一头牵着繁华热闹的中和街,另一头拉着百年名校的老徽师,街中间还保留有百年老校城关小学前身的校舍,去年刚刚整修完毕。校舍的门口有一眼比较少见的方口井,井台宽阔可以容纳很多人同时在这里使用。虽说自来水很早就成了居民的生活水源,可是多年来,附近的居民还是习惯在这眼井边热热闹闹地边聊着家常边清洗。也许只有这样的场面,才能够加深日益淡薄的邻里乡情,才能让人们更能体验日常生活的乐趣。游客们走至此处,总会不由自主地驻足观赏着,有的忍不住举起手中的摄影设备来抓拍,有的或依站或蹲靠着井岩求被拍。这眼方口井多少年来不知给多少人照过影子,现在自己的影子也不知跟着多少人到过多少地方。

距离方口井不远处的斜对面还有一眼历经千年的“蛤蟆井”,游客们倾慕蛤蟆井的名声,源于它有一个极能打动人心的传说:据说,曾经这一带发生过干旱,人们到处寻找不到水源。有一天,有人在此处发现一对蛤蟆正蹲着叫得极欢。聪明的人类发现后悟到这是蛤蟆在拯救大家,为了感恩蛤蟆的救助,就把在此处挖出水源的井称为“蛤蟆井”,还在蛤蟆井的四周建起高墙围起来保护着。此处井台狭小得仅容一两个人在此清洗,主要用处还是方便附近居民打打井水。所以,此处井的热闹更多来自好奇的游客。游客们络绎不绝地进出敞着的院门,时而留影,时而赏井。

斗山街的院墙极高,可再高也挡不住院墙内桂树上桂花浓郁的香味。每到桂花盛开的时节,整条斗山街香气扑鼻。桂花的香味儿似乎铁了心要把整条街都给彻彻底底地清洗一遍,即便是行走在干净街面上的任何一个外来者也不放过。不过,每个人都愿意被清洗,他们每次行走在斗山街,都极享受地深吸一口气,然后发一声感慨:真是香啊!有时行走在街上巧遇居民进出家门,在开关门户的刹那间,还会欣赏到院墙内摆放得错落有致的各种盆景。盆景的倩影虽然随着门户很快的开阖而飘然消逝,但是,盆景散发的香味儿却早已机灵地逃出墙院,寻鼻而来:有兰花的幽香,有梅花的清香……它们牢牢拉住偏爱植株的我伫立门前遐想多时,久久不愿离去。

虽然久居城区,但我很少去商业街闲逛,因为不喜欢那种充满铜臭味和充斥着庸俗交易声的热闹。那种热闹,会通过我的双耳双眼传导至全身,让我浑身都不舒服。同时,心里也会跟着烦躁不安。我喜欢、也习惯斗山街这种蕴藏着静雅的热闹:它来自邻里间关心的问候声,来自游客们由衷的赞叹声,来自躲藏在深宅大院内徽派盆景散发的热热闹闹的香味儿。每当别人问起我家居何处时,我总是会自豪地对外宣称:哦!我家住在斗山街。其实,我所安居的天灵小区只不过是斗山街最近的一个邻居。但它,也确实是一个闹中取静的绝佳居住地。

说两句吧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

论坛新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歙县大小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掌上操作 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