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源村,我的家。生于斯长于斯,在感受这纯净的连绵山脉,清新空气,碧草蓝天,四季轮换的同时,感觉我们的灵魂也沾染上了她的风韵……在古徽州的今天,有许多美到令人窒息但却不为人知的村落,而魅力的竹源村就是其中之一。
竹源村,位于歙县竹铺乡,与浙江省搭界,邻近徽杭高速,特产丰厚,民风淳朴。在家乡人的眼里,她就像一枚璀璨的玉宝石,静静地嵌在了古徽州的南乡山坳里,似有遗世独立之风骨。皖南山区绵延的山脉虽是家乡经济的阻路石,但这个天然的山脉屏障却保护了这个古徽州的文化一角,使之得以续存!
这里没有著名的旅游景点,但到处风光无限,鸟语花香,每一处都是风景。山是竹源人的“母亲”,竹源人靠山吃山,一年四季山上都有我们朴实乡民们忙碌的身影。四月的碧绿茶树嫩芽等着人们的采撷、炒制、沏泡、回味;八月的山核桃果实沉甸甸地挂在树上,昭示着今年的丰收季;十一月的洁白贡菊花盛开,一片一片有如洁白的羽绒被铺在竹源的黄土地上;鲜嫩可口的竹笋,经过一双双巧手多样烹调,成为了我们不可缺少的美食。我们的餐桌上,有着来自浓密大山深处的绿色无害的“野味”:橘蘑菇,山蕨菜,野笋,红薯,紫藤萝花……一年四季,山上的野果更加不断,还有那可观赏亦可食用的映山红花。在这里,你可以真正感受风的清新,水的纯净,土的饱满,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在这里,你可以领略悠远厚重的山林,古色古香的祠堂,徽韵悠扬的白墙黑瓦,幽深静谧的石板巷道,生机盎然的菜园子,还有那一片片的碧绿竹林,带你享受着远离喧嚣的生命宁静。
竹源村的美,美在整体,美在看不见摸不着、承继于古徽州文化的纯朴民俗。如果将村里的每一部分单独挑出来或许不算美,但若合起来,就汇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古典村落。随着“现代化”向农村的迈进,古典村落和村民们的代价却是古典民风民俗的消逝,即使曾经繁琐,但仍被淳朴的乡人们一丝不苟的遵守,传承的风俗习惯已散发出逐渐淡入我们视野的危险信号。但在这里——竹源村,在大山的庇护下,我们坚持不懈地守护着我们的民俗、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深厚文化。在其他地区年味越来越淡的时候,竹源的新年:送神、迎神、谢神还在传承,除夕那晚每家每户要燃着整晚的红烛等着午夜零点的到来,在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全村人会一起响起迎新的爆竹,最后还需在家里的堂前进行祭拜祖先的仪式。到新年的第一天,整村的人会浩浩荡荡的带着全家爬一座一座的山来祭拜自家的祖先,在这一切结束后,最后来到属于我们村所有方姓的共同祖先的祠堂来一个一年一度的“全村见面会”。在这一天,村里所有外出谋生的游子们都会回到家乡来参加这一隆重的宗族祭典,盛况非凡。而在这些重大的庆典、节日,美味的特色食物是必不可少的:米粿、面饺子、油炸饼、辣椒包肉粿面、红薯粉丸子、油糍、腐乳、米酒、糖炒野栗子……就地取材的简单原料,在女主人们的兰心巧手下,变成一样样让人垂涎欲滴的家中美食。竹源村的每一个村民坚守的一切,就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一直感慨,竹源,有着成为农家乐基地得天独厚的环境:隶属歙县旅游大县,又邻着浙江省会——杭州;紧靠徽杭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但又不是那种“工业区”横行的地方;自然环境优越,周围各村丰富但不拥挤。当村里的青壮年外出打工之时,“空置”的村庄不正好能为游客们腾出的“修养生息”的地方吗?且家乡老人们的手艺也不至于无用武之地。村庄里的粮食不用费力的卖出去,就地取材就可以提高村民们的收入,既可以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与文化习俗,又可以解决家乡的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们的孤独等问题。谁说大山是经济发展的拦路石,我倒觉得是大山让竹源变成了一个世外桃源——一个拥有一条通往外方的桃花路的世外桃源。山就是我们的资本,只要有山我们可以做许多事情!
美丽的竹源,欢迎每一个需要休息的灵魂……
图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