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台载体,优化人才引进环境。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建设的模式,围绕全县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建设科技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为吸引集聚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智力提供依托。目前,全县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115”产业创新团队1支、市前沿技术创新团队4支,承担各类项目30余个,完成科研成果16项,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动力”。人才平台载体的建设,为人才培养引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全县共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60多人,国内外知名专家12人(其中外国专家2名)作为公司的特聘顾问或客座研究员。多杰电气引进刘曙光博士担任技术总监,不仅有效改善了公司的研发模式,提升了企业效益,而且还通过影响力,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实现了由“人才引进人才”。去年,刘曙光博士被授予“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市前沿技术团队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围绕项目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按照“以项目吸引人才,以人才促进项目”的思路,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并定期到企业调研,及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帮助引进在重点领域、行业、产业、学科等方面的领军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把引进专家和引进智力结合起来,建立人才“柔性流动”和“柔性使用”机制,围绕机械电子及汽摩配、新型材料、纺织服装等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实施重点人才工程智力引进项目,引进高级专家和技术。近年来,共36家企业与高校对接引进57名专家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80多个,企业年节约资金5000多万元。
加强合作交流,提高企业研发技术能力。按照“引育一名人才,凝聚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思路,积极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联系,提升产学研水平,加快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科研成果的经济社会效益。近年来,歙县先后帮助企业与同济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中医学院、黄山学院和省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十余所高校院所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25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涵盖了全县各类别的优势产业。先后促成50多个项目实现合作,引导研发投入达1亿元,创造产值近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