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岭雄关行路难调解拆迁拓路忙
——歙县法院成功化解拆迁困局,助力市重点S324线改造工程
法院协调,多次修改征收方案
S324线改建工程是我市第一个省、市、县共建项目,被列入市、县重点工程,是一项关系沿线百姓出行的民心工程。被征收户余某的房屋位于歙县杞梓里镇杞梓里村S324线路旁,
该案受理后,歙县法院迅速启动行政协调机制,一方面从大局出发,在保障工程建设进度的前提,兼顾被征收人的利益。行政庭法官多次驱车前往实地,了解被征收户的要求,并及时向县领导汇报,最大限度照顾被征收人的切身利益。促使有关部门改变了征收方案,将原本的整体征收改为征收部分墙院土地,将工程建设对被征收人的影响减小到最小。
跨省提审,看守所内调解成功
法官在协调过程中了解到被征收人余女士的丈夫王某被关押在杭州市看守所,但工程建设不等人。在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修改后的征收方案后,歙县法院行政庭法官立即驱车前往杭州市下城区看守所。
在提审室里,王某面对法院支持修改的征收方案后,一直支支吾吾,就是不愿意答应。见此情景,承办法官没有“机械办案”、“就案办案”,而是通过换位分析法,疏导、缓解王某的疑难情绪,在补偿方面尽可能的在政策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予以照顾和帮助。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朱法官和汪法官的几番解释,王某心服口服,主动签订了执行和解协议,同意交出被征收的土地。
一封家书,法徽之下也有柔情
“法律的神圣在于其讲原则而不是讲人情,可对于法官来说,维护法律的神圣却离不开对百姓的一片赤诚挚爱,法官贴近百姓,审判贴近民心,法律的尊严与权威可以更好的彰显”汪敏法官感言。
被拆迁人王某家中有一对年迈的父母,和一个上中学的女儿。在提审室里,被关押多日的王某在与法官的沟通中,流露出想家的情绪。法官发现后,积极的帮其开导,鼓励他积极向上,争取早日出来与家人相见。在懊悔与感激交织的复杂心境下,王某写下了一封家书,恳请法官帮其交给妻子。法官在与看守所工作人员的沟通后,答应了王某的请求,从杭州归来后立即就把家书交给了王某妻子,并安排村干部帮助独自在家的妻子处理拆迁后的围墙重建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