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采摘游,端午体验游,虽然传统的暑期旅游旺季还没有到来,但歙县的乡村旅游市场已经提前火热起来。近年来,歙县以阳产、石潭、坡山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热门目的地,围绕特色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的升级发展提供了长足动力。
在海拔300多米的土楼之乡阳产村,66岁的村民吴茶香正在整理打扫自家的农家乐,为了迎接周末前来的游客,她已经预定好了蔬菜、土特产等,床铺和一次性用品也已经准备完毕。阳产村属于深渡镇约源行政村,原本是一个生产资料匮乏的贫困村,2012年因为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阳产风光在网络上大热,这个有着270栋特色农家土楼的美丽山村一下子吸引了大批游客,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也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吴茶香告诉我们,她的儿子原本在杭州做生意,这两年村子发展起来了,她就把儿子叫回家开起了农家乐,既方便照顾家里,每年也能收入4万多元。
为了改变初始的粗放模式,今年4月,阳产村与黄山市徽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专门负责阳产开发的黄山市歙州阳产土楼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打造更规范更精细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由企业投资游步道生态化修缮、摄影点观景台布置、上山道路和停车场建设等基础设施开发,村里的农户则负责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提供更多样化的旅游体验”,阳产村村干部郑四新说。阳产村还成立了农家乐协会,18家农家乐完成集中培训,并外出考察了热门乡村游景点的经营管理模式。郑四新说,接下来协会将牵头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服务制度,提高自身产业水平,“只有把游客留下来,才能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才能提高老百姓的收入”。
如果说阳产是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后起之秀,霞坑镇石潭村则是歙县发展较早,知晓率最高的乡村旅游景点。去年,石潭村旅游收入突破1000万元,开办农家乐、销售农产品成了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然而石潭的旅游客流80%以上集中在3至4月,为了在油菜花季以外吸引更多的游客,石潭村在县镇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花海经济,打造四季皆宜的旅游目的地。石潭村村主任吴淑标告诉记者,目前石潭已经完成了公路、护岸、观光亭、停车场等设施建设,今年投入16万元试种了300多亩向日葵,打造八月旅游新亮点,而去年发展的秋菊项目计划在今年继续扩大,“最终希望实现石潭四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目标。”
目前,歙县乡村旅游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涉及全县19个乡镇,有省市星级农家乐75家,近三年来,乡村旅游总接待人次达1435.6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50.38万元。在明确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歙县旅游部门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观光体验农业,并突出重点,不断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围绕“赏花、观叶、采摘”等主题,打造乡村旅游口碑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