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不完的九砂柴,看不完的绵潭戏,打不完的漳潭鱼……”这句俗语,在歙县南乡是家喻户晓。5月12日,记者走进美丽的歙县深渡镇绵潭村,看枇杷丰收喜人,赏古戏传统韵味,感受旅游对美好乡村建设的力量。
车行至绵潭,第一眼就是震撼,第一感觉就是欢喜,满山的枇杷树,就连入村道路的两旁都排排站着枇杷树,黄澄澄的枇杷装点着绿色的树、绿色的山林,与传统古宅相映成趣。新安江水沿着村子缓缓流淌,不时有满载游客的快艇驶进驶出。岸边有村民忙着清理渔网,有的将家里的干货都摊出来晒晒……最引人注意的还是一个个防晒雨棚下,不少村民已经拿着竹篮装着早熟的枇杷招徕客人。还有村民正忙着购买枇杷包装盒,期待着盛产期时更多的客商来绵潭买枇杷。
绵潭村坐落于新安江上游的一个大拐弯处,形成了独特的冬暖夏凉,终年云雾萦绕、雨量充沛,为枇杷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绵潭村现有枇杷3000余亩,以大红袍等优质品种为主,皮薄、肉厚、汁甜、水多,清香爽口,营养丰富,并以早熟优质而闻名,深受市场青睐。村书记汪益民介绍,作为三潭枇杷“万亩枇杷科技示范基地”之一的绵潭村已成为我省最大的枇杷生产基地,也是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农村休闲观摩基地之一。
近些年,随着美好乡村建设和新安江环境整治,绵潭村交通更加便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发展愈发迅猛,游客也越来越多。作为国家4A级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主景区,旅游盘活了枇杷这盘棋,也让绵潭的古戏声名远播。老人说,绵潭人从古至今就爱听戏、能唱戏,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哼上几曲,年年不断,月月不停。
身穿素雅紫色戏服,化着戏装的汪一霞头发已见白,她刚刚演完一场正在休息,“游客已经快到了,休息一下又要上场了。”汪一霞17岁就开始唱绵戏,以前都是逢年过节唱,现在村子里搭了戏台,唱戏成了她重要的兼职,“平均每天唱10多场,旅游高峰时候要唱20多场,唱了快10年了,是辛苦,但心里高兴,我唱得越多说明来村里旅游的人越多。”
早熟品种上市预热,村子里已经是一片热闹的景象,汪益民说,5月20日到6月5日,绵潭枇杷将迎来它的销售高峰期,届时将会有更多的客商来到这里赏古戏,买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