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歙县把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目标,以落实惠民利民政策为主线,以强化服务为手段,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全面推进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深入一线摸实情
一是围绕新型工业、生态农业、文化产业等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重点,掌握分析“两区一园”用工需求,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群、退役军人、产能过剩行业下岗工人等重点就业群体,积极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和落实各项政策补贴,有效缓解县域经济发展中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是围绕“群众需求”开展针对性的信息对接。结合该县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情况,围绕群众就业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促进信息对称,帮助群众更有效地就业。积极向农民工提供就业政策、维权指导、务工常识等咨询服务,将用工信息送到农民手中,帮助当地农民实现成功就业、稳定就业。结合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专项活动,深入村、社区进行摸底排查,了解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无业人员等的基本情况、技能水平、就业需求等,并宣传就业政策,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三是围绕“企业需求”发布重点企业用工信息。对该县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园区、北岸工业园等重点企业用工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对重点企业的用工数量、岗位分布、薪酬状况、企业参保、履行备案、合同签订等方面进行重点抽样调查分析。同时,主动与园区管委会对接,利用劳动力资源调查成果,分行业、分工种与重点企业进行用工信息比对,为企业提供“点对点”更有针对性的用工服务,同时将园区企业用工信息通过多渠道发布,促进企业及劳动者信息有效对接。
四是围绕“两区一园”用工需求,县人社部门会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成果,分7大工种、7大行业编印《歙县外出务工人员通讯录》提供园区重点企业,多形式、多载体开展用工需求信息对接,为园区重点企业和城乡群众搭建用工和就业信息平台,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用工服务。抓紧开展“就业失业登记系统”城镇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据更新,对全县劳动力实行了动态管理,为推进企业用工信息和群众就业信息对接,更好地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返乡就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促进就业出实招
一是高密度开展招聘活动。为缓解求职者“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该县以“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企业招聘周”等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为载体,以“就业在家乡,工资比浙江;回乡能创业,方便又顾家”为主题,在企业、乡镇、社区举办各具特色的招聘活动,在人员密集区(火车站、汽车站、开发区、公园等处)设立5块大型落地临时广告牌,发布紧缺岗位信息,方便求职者寻找适合的岗位,为企业招工和劳动者求职牵线搭桥。今年以来,该县人社部门共举办各类就业招聘会40余场次,提供岗位5万余个次,发放宣传材料4万余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8千余人次。
二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就业创业者的帮扶力度,针对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及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开展创业培训,根据创业者的需求量身定制创业培训套餐,加强培训质量管理,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创业指导、跟踪扶持等社会化服务,注重提升创业者实际创业能力,帮助创业者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创业就业双赢。围绕“凤还巢”企业代表、企业高管、企业技术人才、关键岗位操作工、普工五大类“返乡创业就业典型”,广泛宣传创业、就业的先进事迹,营造了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浓厚氛围。同时积极为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服务,着力打破就业瓶颈,鼓励创业。
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企业需求和用工信息,及时准确掌握城乡劳动者的就业意向和就业培训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制定培训菜单。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的用工反馈,紧跟市场热,及时调整培训方向,致力开展计算机维修、汽车维修、歙砚制作、家政服务员等市场需要、就业前景广泛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和素质,提升就业率。同时与用工紧缺企业建立用工对接机制,把技能培训、推荐就业有机结合,力争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
四是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公招力度。该县今年计划公开招录公务员54名,招聘事业单位人员190名,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同时拟招募6名“三支一扶”人员到基层岗位工作,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420个,切实为有见习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提供100个就业见习岗位,帮助高校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