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在安徽的南部。徽州其处于天目山、黄山之中,路通四方,为群山中的一个交通枢纽。由徽州可以北通宣城、铜陵;南通婺源、衢州;西通九江、景德镇;东通杭州、上海……屯溪则是徽州的芳华。
现在,徽州被改名黄山市。市里还有黄山区和黄山风景区。迷样的黄山市共三个名黄山的地名。
我给你捋一下:高铁黄山北站在黄山的南面,黄山市的北面,黄山区以南面;黄山西站在黄山风景区北边,黄山区西边,黄山市和黄山北站的北边。请将它们在图上画出位置来!晕头了吧。
地理上徽州是中国南北丘陵到平原地型的结合部,不像西南山区那样的大后方,是周边大城市,一个闹中取静的进退之地,四出方向都是大片的平原,东面是杭嘉湖平原,南面是鄱阳湖平原,西面是江汉平原,北边是淮北平原,山高林茂的徽州就矗立在四大平原的中间,适合乱世中小隐蔽祸,亦可图强东山再起,比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根据地就在于此。
本文从徽州游击队出山讲起。
【背景】
1948 年 7 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国民党衢州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来到屯溪,在新安江畔的一幢小花园,现在柏树街卫校的那片位置,召开军事会议,会议主题对皖南蒋管区的我党游击根据地进行新的“清剿”。
抗战胜利1947年全面内战爆发后,东北、华北、陕北鏖战正激,皖南有游击队吗?有。
两年后解放屯溪的部队,其中一支属于本地游击队。
原委从土地革命说起。从时间轴考察主要事件。
在黄山余脉的休宁和婺源交界的崇山峻岭,鸟不拉屎的深山凹里,曾是皖赣敌后武装南方三年游击活动的中心区之一。这个休宁县西南边陲的老林山区,路不通,人罕至。若徽州山坞里有陌生人进村,当地土话“你擒哪个啊”?一问不敢接。擒人,即找人。
1934年9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把徽州的婺源县划交给江西上饶管理。休宁和婺源就变成了皖赣边区。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皖浙赣省委决定红军游击队,党史称为独立团,离开这片以休宁婺源深山为中心的皖浙赣边根据地。三年红军游击队过的太穷了,要不出山战斗,要不改变战斗方式。
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为红军游击队出山解决了合法途径。当时南方红军游击根据地主要有赣粤边、湘鄂赣边、闽赣边、湘赣边、皖浙赣边、浙闽边和闽西等地,主要围绕着江西省周围山区,于是,1937年10月12日,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转发蒋介石10月6日电令:所有南方红军游击队统交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叶挺编遣调用。10月30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将南方各地红军游击队集中五分之三改编为一个军,以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陈毅或刘英为参谋长,组成新四军军部,但反对国民党插入任何人。
从党史上我们知道,从这年的11月起,中共中央从陕甘宁边区机关、部队中陆续抽调许多江西籍干部,以及张云逸、袁国平、李一氓、周子昆、赖传珠、陈少敏、李坚真、涂振农、钟平、邓振询、谢华一、郭潜、罗梓铭、何绪荣、危秀英等100多名干部,经过中央党校短期训练后派往南方工作,解决了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干部不足的问题。
然后又用四个月为清理时间,传达命令到上述任何游击队、游击区,然后出山集中参加新四军。
新四军不隶属八路军,由所在战区直辖,军以下不设师、旅、纵队,直辖四个支队,在南方各地只设留守处、办事处,部队全部过长江开往江北抗日前线。
1937年12月25下午,项英从延安带来的干部、叶挺动员来参军的医务、后勤人员齐聚一堂,在汉口举行新四军干部会议。标志着新四军军部的组建完成。12月28日,毛泽东复电批准了关于新四军编为四个支队和干部配备的具体方案。
出山命令传到黄山,前一个月,1937年11月,休宁深山的中共皖赣特委委派江天辉为代表与国民党安徽地方政府谈判,达成以下协议:准许游击队派人联络各地红军人员;撤退驻军,停止向根据地的进攻;解除移民并村的封锁线,恢复群众的生产自由;释放全部政治犯;游击队停止打土豪,部队的供给由国民党负责解决。
1938年2月,红军皖浙赣独立团整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约500人),由李步新、王丰庆同志率领,开赴苏南前线投入抗日战争。李步新后来成为安徽芜湖解放后的第一任市委书记。
到1938年3月,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在高度分散,交通、通信联络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胜利完成了下山、集中改编为新四军的任务。
这就是解放屯溪皖浙赣支队前身和背景。
【合围】
南方游击队的再次出现,转折点是1941年1月6日,发生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的“皖南事变”。1月17日,蒋介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叶挺被囚禁在江西上饶,上饶与皖南黄山的交集,一衣带水的缘故。
攻击新四军的“皖南事变”后的1941年12月,中共皖南地区前进委员会成立,建立新四军皖南支队,后名皖浙赣支队。这支游击队脱胎于新四军,有正规部队战斗过的经历,战斗素质已不同土地革命时期休宁婺源深山的红军游击队。
七年期间,皖浙赣支队活跃在休宁婺源大山徽州乡村。1947 年冬,时任苏皖边区司令部参谋长的倪南山率领皖南支队部分主力,穿越皖浙赣相对空白的蒋管区,长驱深入休宁婺源,壮大皖浙赣支队。
为什么皖南支队来到休宁婺源竟成了空白的蒋管区呢?原来1946年1月6日,婺源县发动了一起声势浩大的“回皖运动”。
他们的口号是:“男要回皖,女要回皖,男男女女都要回皖;生不隶赣,死不隶赣,生生死死决不隶赣。”
徽州名人胡适将“婺人返皖”请愿书呈交蒋介石。蒋介石没有办法,于1946年8月16日决定将婺源重新划归安徽。一年后的1947年8月16日,婺源正式划归徽州。
这样,空白一年的休宁婺源山区,成了皖赣游击队活跃地区。
于是有了文章开头,年末的汤伯恩在屯溪开会,图谋清剿徽州游击队和根据地。
此时的长江以北,皖苏鲁淮海大决战大会战的后方皖南,汤伯恩要清场,我党要守住游击根据地,相互针锋相对了。
党的一个重要的会议来了,即1948年12月25日,根据皖南地委的决定,在休宁召开皖浙赣、黄西、皖赣工委联席会议,将三个工委合并,这个合并意思是捏拳出山战斗,成立中共皖浙赣工作委员会,熊兆仁任书记,余华任副书记,柯峻为常委兼组织部长,杨明、倪南山为委员。
这个组织人选,就是解放屯溪的主要班子。
党史载,新的皖浙赣大工委下辖婺(源)休(宁)、浮(梁)乐(平)婺(源)、黟(县)祁(门)休(宁)、祁(门)休(宁)浮(梁)和前进地区(后改为饶开德玉)五个县工委。其实就是现在的安徽黄山市和比邻的江西上饶市两地各县,同时将皖浙赣、黄西、皖赣三个地区的主力部队合并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皖浙赣支队,倪南山任支队长,杨明任政治委员。
中共皖浙赣大工委由原在休宁改移驻婺源,当时婺源属于安徽徽州,现黄山市。
“皖南事变”后皖浙赣支队进军休宁婺源开辟游击根据地,一直用新四军称号。1948 年底,皖浙赣、黄西和皖赣三地区部队合并,改为人民解放军皖浙赣支队,但群众仍习惯称之为“新四军”或“婺源新四军”、“休宁新四军”。
1948年底,我军在辽沈战役中大获全胜,淮海、平津战役也胜利在望,解放战争的全国性胜利已成定局。这年的军政形势变化极快。在胜利形势的鼓舞下,在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活动的三支解放军游击队皖赣支队、皖浙赣支队和黄西支队的指挥员,也于当年12月25日在皖南休宁县齐聚一堂,决定将三支游击队合编为皖浙赣支队。
据党史载,这个时期皖浙赣支队任务从徽州地区转移由赣南向闽北武夷山地区运动,进攻的方向是福建。
1949 年 3 月,南进浙赣线的皖浙赣支队接到上级转来华野副司令员粟裕的指示,停止向武夷山推进,立即回师,全力配合野战军即将发起的渡江战役。皖浙赣支队便由赣南回到休宁婺源再折回黄西、贵池一带,配合渡江大军,夹击国民党在长江安徽西部的江防之敌刘汝明部。
渡江战役开始前,驻守贵池一带的是国民党第八兵团刘汝明部三个军八个师约四万兵力,这个长江西线防务重点区域是安徽通向江西的南大门,也是我军渡江之后向大西南进军的主要通道。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担任西线渡江作战任务的刘邓第二野战军三个兵团,从马当至贵池段一举突破敌人江防,胜利渡过长江,占领贵池、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地区。其中陈锡联三兵团从安庆下枞阳、桂家坝两处起渡,分别在贵池县的乌沙夹、陈家坟及下段的江口、清溪一带强渡登陆成功,直扑徽州歙县推进,目标截断徽杭路,尔后沿公路东进指向杭州。
二野三兵团是从皖北临泉、阜阳、蒙城等地区向长江北岸挺进的,这支部队主要由河北太行山人组成。
三兵团实施渡江作战,事先炮轰一个多小时后渡江,三兵团十一军、十二军于鸭儿沟、铁板洲、大拐等三处,起渡并进,仅以十六分钟就渡过长江。刘汝明的江防拉跨。
突破长江防线后,三兵团正面之敌刘汝明五十五军向徽州歙县溃退,九十六军向祁门溃退,六十八军向江西浮梁溃退,于是二野的三个兵团,三兵团、四兵团、五兵团奉命并肩直出浙赣线。三兵团追徽州歙县去浙江杭州,陈庚的四兵团去江西。陈庚的四兵团在二野战斗序列里特殊,经常受中央直接指挥。当四兵团攻取江西上饶,皖浙赣支队配合转身解放徽州的婺源县后,便被江西部队军管,以至于安徽徽州的婺源县,徽州文化区的婺源,1950年成立的皖南特别行政区,没有婺源县,徽州婺源县行政划归上饶市,从此被划去了江西省。皖浙赣支队队长倪南山在解放后任江西上饶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授少将衔。
话说回来,三兵团入徽,崇山峻岭的道路崎岖,可不如现在的便利交通。史载为了追上刘汝明逃亡浙江,每日行军少则四十多公里,多则六十多公里,以铁脚板追上了汽车轮。十一军解放皖南祁门、休宁后兵分三路,追击1500余里,于5月上旬进抵浙江金华、衢县、龙游、松阳等地。十二军从皖南贵池也兵分多路向浙赣线追击逃敌,十二军军长王近山,据说就是【亮剑】李云龙的原型,是个打仗疯子,他就要求一个字“快”,许多指战员追得鞋子都烂了,就赤脚走路,甚至有的战士跑着跑着就累死了。
从地图看,就是围绕黄山市一支部队从上饶沿浙赣线绕到浙江,另一支部队沿徽杭公路追击进入浙江,对杭州做包围前,得知杭州已被三野攻占,王近山即令部队南下金华截敌。
进入徽州腹地的部队,是十二军一支偏师,三十六师一零八团政委霍宗岳,于1949年4月30日和皖浙赣支队在安徽屯溪胜利会师。
会师前,皖浙赣支队已包围了屯溪。屯溪是徽州的中心市镇,当时,国民党屯溪守备司令方师岳有2000余人。
【解放】
屯溪其时是休宁县属镇,屯溪镇在县境东南方,处在新安江上游的两大支流率水和横江汇合处,原是休宁的水口,为“地之门户”。《清史稿·地理志》中则称屯溪为休宁“茶务都会”。
屯溪是由水码头逐渐发展成为镇市的,现为黄山市中心城区。诗云: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
解放屯溪,就是解放休宁县。
由于霍宗岳政委的到来,4月30日拂晓,皖浙赣支队与国民党屯溪守备司令方师岳,最终在屯溪老街三马路与滨江路交汇处的黄山旅社内,达成谈判协议,方师岳率部2000余人宣布投诚起义。
同日,皖浙赣支队大部和二野三十六师霍宗岳部相继进入屯溪,至此,屯溪宣告和平解放。
混乱的屯溪解放,游击队庆祝,命令黄山旅社老板姚少轩,上街张贴屯溪和平解放的布告。那时的屯溪,有多大呢?“一桥两埠、三街六市、九境十八巷”,“三街”为核心,老街、新安江河街和华山脚下的山街。一山一水一条街的狭长格局,从西到东长不过三里,却市井繁华。
抗战时期很多上海苏杭人逃难屯溪,一时有“小上海”之称,特别是餐饮兴盛,徽菜流行,河街的饮食业尤为兴盛,各种风味小吃五花八门。鸭子臭、毛豆腐、火焙豆腐,尽人皆知。特别是“毛豆腐”店最多,“臭鳜鱼”不上桌。
解放前黎阳隆阜为商阜民居区,阳湖洽阳、屯光湖边、新潭梅林等还是旷野农村。
1949年4月30日晚,在屯溪黄山旅社宣布成立屯溪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余华、杨明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军管会下设财经、文教、粮食、交通、公安、警备共七个部门,并开始按系统接管屯溪。
屯溪的和平解放预示徽州全境解放,皖南的解放。
十日后,即1949年5月上旬,皖南区党委、皖南行署和皖南军区在屯溪成立。皖南区党委书记谢富治,副书记牛树才、胡明、马天水;皖南行署主任魏明,副主任江靖宇、许杰;皖南军区司令员胡明,政治委员牛树才,副司令员熊兆仁,副政治委员马天水、杨建新。下辖芜当、宣城、池州、徽州4个专区及屯溪市。5月上旬,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华东局领导(由南京市委代管)。第一任芜湖市委书记是新四军皖南支队的李步新。皖浙赣支队政委杨明,于1952年任芜湖第四任市委书记。
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祖父以热血青年大学生身份即刻奔赴抗战圣地延安,抗大学习后来到华东新四军部队打鬼子干革命,多年积劳成疾,1950年我祖父随三野东路军从芜湖繁昌渡江南下,打回老家,却因病留在鱼米之乡芜湖,解放后,任职芜湖市委秘书处处长,先后和李步新、江靖宇、杨明共事。我祖父是重庆江津白沙镇人。
霍宗岳政委马不停蹄继续战斗,一直打到重庆。
【祖父、父亲】
屯溪解放又一个月,6月底,三兵团由浙赣线北移,兵团部抵达芜湖,各军先后抵达安庆、宣城、当涂等地,开始动员和准备进军西南。
军史载,11月中旬,三兵团主力和四野四十七军主力,解放了川东彭水、黔江,直逼乌江东北地区。
三兵团十一军、十二军由龚滩、彭水以北强渡乌江,在四十七军的配合下,以钳形攻势向南川地区之敌合击,还乘胜解放了重庆外围的綦江、涪陵、江津等地。重庆朝天门码头刚攻占,江津尚未彻底攻占解放,我祖父便从芜湖启程,溯长江赶到江津接我十八岁的父亲出川。祖父焦虑又温暖地来到江津白沙,闻到熟悉的像春天蚕豆花香的长江水,几十年离家的亲情,看起来都是模糊的脚印,祖父留下在给父亲保留完好的一张路条纸上,由芜湖市长签署的我祖父和父亲的关系,这张路条证明我父亲可以自由离开处处设卡的重庆及长江。
父亲出重庆后,就一直在安徽工作。父亲是出色的长笛演奏员和地方戏剧作家。
今天是甲辰四五清明断肠日,呜呼!本文缅怀藏器于身的祖父和父亲,先祖安息。诗曰:
我走过一个世界。
那里很美。
我只告诉你那里很美。
然后我就去向下一个世界。
1950年1月,三兵团在重庆组建川东军区,军区机关由兵团机关兼,至1950年4月三兵团番号撤销。十军则改兼川南军区。川东军区下辖第十一军、第十二军、大竹军分区(三十二师兼)、万县军分区(三十三师兼)、酉阳军分区(十一军补训师兼)、璧山军分区(三十五师兼)、涪陵军分区(三十六师兼)和重庆警备区。
1950年10月霍宗岳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六师兼川东涪陵军区政治部主任。
从重庆我们回视屯溪。1949年4月27日,国民党军队刘汝明部溃逃途经屯溪,败军乱兵纵火焚烧河街二马路和三马路之间的河街,由于河街多为木板房结构,一房起火,连烧大片半条街,共烧毁民房306幢,受灾323户。劫后重生的屯溪,好在和平解放,屯溪最怕火。
解放后这片区域重建,多被修成公家宿舍和单位,徽州行署文化局是栋苏式桶子楼建筑。我家在1975年后,从合肥搬到屯溪,住在河街三马路文化局大院,于屯溪解放已有二十六年矣。
1976年休宁县屯溪镇,行政划设为屯溪市,直属徽州地区。
【河街】
解放后,经过1956年城市工商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再因1962年下游浙江境内的“新安江水库”(今称“千岛湖”)大坝建成后,航道受阻,屯溪水运日益减少,河街商铺锐减,到了上世纪70年代,河街逐渐成为居民区,基本无店铺了。我家居住地正好在老街三马路的河街边,在我心目里,屯溪就是老街、河街、新安江和妇女下河洗衣服的捣衣声。其他地方老虎山、徽山路、仙人洞、柏树街、长干街、前园路等都偏僻。心目中,唯有老街的地位举足轻重。老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曾被我们称之为屯溪街,似乎老街就是屯溪,屯溪就在老街,而河街被改名滨江西路。
我在河街长大,窗角一隅,对着粼波闪亮的新安江,放江木排的号子,和水流响声混在一起,山城古朴的气息记忆犹新。
山城特点是“一半江水一半街”。屯溪有老街,老街即正街,有正街就有后街,后街即河街,河街与新安江紧密联系在一起,江是野河,河岸有许多埠头,从埠头上岸到老街,方便。如果把屯溪比作“小上海”,那么,河街就是“小上海”的“外滩”,是屯溪的水码头,是屯溪旧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河街在老街的南面,并列而行,几乎是老街长度的三分之一,俗称“溪滩下”。我小时候就是在溪滩下捉鱼游泳……野滩河卵石都是身影。
河街正如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屯溪夜泊记》中说的,是“屯溪的街市”中“沿水”的那条“外的直街”。共有七条巷弄通往老街,从西向东依次为马铺巷(今劳动巷)、当铺巷(今新河巷)、蝙蝠巷(今立新巷)、渔民巷(今榆林巷)、还淳巷、麻油巷(今永新巷)、坟灵巷(今凤林巷)。1982年,山东电视台曾来河街拍摄电视剧《宋江》《李逵》,轰动一时,开创在屯溪拍摄电视剧的先河。1983年8月到1984年8月,为了防范洪水,保护老街,结合旧城改造,由省里拨款,耗资56万元,修建新安江北岸自老大桥至三马路一段沿江驳岸工程,同时开发建成了宽26米,含有江畔绿化景观带的滨江西路,低洼的河街全部被拆除,只有那七条通往正街(老街)的巷弄仍然保存,风貌依旧。
以前屯溪有名的“一桥两埠、三街六市、九境十八巷”中的“三街”之一——“河街”却再也找寻不到了,它已消失近40年了。
我小时候去老街,穿过凤林巷,到老街再穿过对面的地盘巷,就到延安路。延安路靠着小华山,山里野孩子常去珠塘爬山玩。华山岭下有密密麻麻的民居。小华山现叫戴震公园。山上曾有个小动植物园,动物园有个熊园。有次爬山在动物园值班室见到有人拿来一对刚出生的黑熊仔,求被饲养。我至今没搞清楚,徽州深山有黑熊吗?憨态的小熊长大后的凶猛黑熊前胸有雪白的V 条纹,在一次爬山观熊印象深刻。之后离开屯溪远走,再没有游爬小华山。
河街的新安江,三江汇聚的沙洲,平缓又奔腾的山河,远眺逶迤山峦屏障。作为一个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屯溪人,随着自己步入知天命,在海南,在天涯海角,在海的那一边,越来越怀念山城屯溪,难以忘记屯溪的街道巷弄、楼房店铺、山水塘渠……所有的故事,青山不老,悠悠岁月,可曾饶过谁!谁家的小孩找不到家了?我们并不是生活在黄山的家里,事实上我们生活在流动的时间里。屯溪,诸溪聚合之地,呜呼,只能留在往事记忆中矣!
🔵 屯溪部分重要历史摘读:
1950年8月1日,屯溪人民电影院建成开业。
1956年,省农业厅创办的祁门茶叶学校迁到屯溪,更名为屯溪茶叶学校。
1953年1月,建立屯溪气象站。当年12月1日,屯溪市升格为省辖市,1955年复属徽州专区。
1956年11月18日,屯溪西郊三门呈处挖掘出明代万历年间女尸一具,尸体及衣饰完好。
1958年4月,屯溪机场筹建,次年11月11日屯溪至合肥正式通航。1958年7月建立屯溪卫校(后改徽州地区卫校)。
1959年3月下旬,屯溪市西郊发现西周古墓群,出土青铜器、釉陶、玉器等102件,为安徽省博物馆收藏。
1960年1月1日,戴东原(戴震)纪念馆在屯溪建成开放。同年12月13日撤销屯溪市,改设休宁县屯溪镇。
1964年8月,作家老舍携夫人到屯溪参观并做文学创作问题的讲演。同年12月6日下午,屯溪市河街发生火灾,烧毁、拆掉民房210间,受灾137人,损失18万余元。
1966年11月15日,屯溪新安江大桥建成。
1969年10月1日,屯溪自来水厂建成投产。
1975年6月,徽州地区第一个殡葬管理所(火葬场)在屯溪黎阳建成。
1976年11月15日,屯溪开设市区公共汽车,由老大桥到篁墩首次通车。
1977年10月1日晚,屯溪市在东方红广场举行国庆焰火晚会,约5万人参加,散场时因拥挤踩死7人,伤41人。
1981年10月1日,皖赣铁路芜湖至屯溪段通车。
1982年10月9日,屯溪被国家批准为乙级对外开放城市,次年2月改为甲级。
1984年6月18日,屯溪市区自动电话开通使用。
1985年3月18日,1984年度创最佳经济效益竞赛中,屯溪阀门厂、屯溪塑料厂在全国同行中夺魁,获流动金杯。当年10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布邦恩.洛登博士到戴东原(戴震)故乡屯溪隆阜学术访问。
1986年9月19日,中国珠算学会在屯溪召开纪念程大位逝世380周年学术讨论会。
1987年5月16日,屯溪机场举行扩建工程开工典礼。当年11月2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
----------摘自《徽州地区简志》
欢迎来到歙县论坛|商务合作:0559-262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