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歙县论坛|商务合作:0559-2621317

歙县论坛

周文清的抗战记忆

2015-05-05 13:22:07
作者:陈朝曙
阅读:141
评论:0
 

  1938年5月,太平县城几乎一夜之间,满街都是大兵。他们是唐式遵的第二十三集团军。青阳吃了败仗以后,第五十军的三个师两万余人退到太平,沿途炸毁公路桥梁,以阻挡日本侵略军继续南犯。

  新四军一部分也驻扎在县城南边的麻村,兵站就设在这里。川军溃退到太平后,中央政府给每个士兵发十块大洋;当时第二十三集团军划入第三战区,第三战区的总司令长官顾祝同也给川军的每个士兵发五块大洋;另外,宋庆龄基金会也派人前来慰问,给每个士兵发两块大洋,这样每个士兵就有十七块大洋(当时一个长工一年的工资只五块大洋)。大多数士兵将钱寄回家孝敬父母补贴家用,也有一些士兵拿到钱后,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买上漂亮时髦的花旗袍,穿在身上,戴上假发,扮成摩登女郎招摇过市,不断地往女人堆里扎。发现是男人时,女人吓得大喊大叫,远远逃开。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川军的军纪和名声。项英打电话给唐式遵:“这样的事,你们到底管不管,你们不管,我们来管!”此后,唐式遵派一个连的督察队住在仙源大地主周金水家,严格督察,端肃军纪。

  与川军表现大不相同的是新四军,他们派出的宣传小分队,一拨又一拨地沿街宣传抗日,“全民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宣传的口号响彻街衢。当时在叔叔布店里帮工的周文清深受感召,他十八岁了,正是为国家出力的好时期。他未与家人商量,就到第四十兵站报了名,被分在兵站医院当看护兵,主要照顾伤员日常生活,打饭、擦洗、换衣、敷药、喂药等。

  周文清出生于1920年正月,出生时父亲周天水与爷爷都在江苏宜兴做生意,开黄烟店,他的童年和少年都在宜兴度过,还读过三年私塾,算是有点文化的人。报名以后,部队要通知其家属,父亲周天水见儿子所当的是看护兵,不上前线打仗,也就放了心。

  1938年11月13下午1时,唐式遵正在县城南门外的仙源书院开会,三架日本飞机盘旋于县城之上,并投下六枚炸弹,炸弹爆炸后,县政府收发室、会计室均被炸毁,伤亡士兵和民众各2人。唐式遵骑着一匹大马,逃到南门躲进城门洞。

  在此之前,日本侵略军的飞机从11月初开始,对石埭县城和附近太平县的秧溪、泾阳等驻有部队的地方多次轰炸。他们判断日军第二天还会继续轰炸仙源。四十兵站医院的医务主任袁仁勇要求转移伤员。唐式遵调来几十辆军车,轻伤员坐车先走,转移到歙县浮梁的后方医院。重伤员不能坐车,只有靠担架抬。太平县县长王梦梅连夜组织2000副担架,召集青壮男女,男的上山砍竹,女的用稻草搓绳,从下午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天亮。女的回家休息,男的留下抬担架。

  周文清与同事抬着担架刚走上公路。来了9架日军的飞机。一边投弹,一边用机枪扫射逃难人群。情急之中,周文清与抬担架的人只得将伤员放路边,用稻草和树枝盖起来,然后他们躲得远远的。飞机离开,他们又匆匆上路。伤员抬到谭家桥的感梓里,天黑了。周文清接受新任务,与其他两名同事回仙源,清理死难的伤员。

  日机连续3次对仙源轰炸,投弹一百数十枚。南门外胡家祠堂和赵家支祠未能及时转移的250多名重伤将士,全部遇难。仙源书院近百名重伤员,死亡50多人。东门至南门,商店、民宅、古建筑被炸毁294幢,1839人死亡。

  周文清与两位同事三天之中共抬出24具尸体,其他尸体是工作人员及前来帮忙的居民们抬出来的,全部葬在麻村公路边的山坡上(现加油站处),前面的是职位较高的将官,有旅长、团长等,立简易墓碑,一般的士兵只插一块木牌,写上名字。周文清三人开挖了一条长约五丈、宽六尺的墓坑,底部用木板铺平,垫上一层白细布,将24具尸体一字排开,再盖上一层白布,然后盖上木板,覆上土。这个山坡上究竟葬了多少尸体,周文清估计,总有几百具。

  二

  周文清的姐夫黄骍来到太平,黄骍中学毕业,有文化。他决定到广德去,那里有熟人。于是周文清与姐夫进了军政部109官兵收养所,所做的工作与原来一样:看护伤员。后来姐夫考上黄埔军校三分校,后又考取七分校,抗战的那几年基本都在学校读书。

  南昌战役打响,部队被调往南昌。转乘火车到达江西的东乡,早上五点钟出发,到晚间九点钟到达距南昌三十多里地的温家镇,在一个小水沟边取水做饭。外面机枪不停地咔咔作响,他们把背包背在身上,一直坐到天亮。昨晚取水的地方到处都是尸体,饮水都浸泡过士兵的尸体,想想都很后怕。南昌失守,第29军军长被日军的飞机炸死,蒋介石命令不管付出多大代价,要把陈军长尸体夺回来,前任师长因为失职而被惩毖,新任师长段霖茂带领79师,经过三次反攻,终于将陈军长的尸体夺了回来。昨晚不停发出的机枪声是对天空发射的,目的就是保护军长的尸体。

  因为109所官兵收养所的职责是接收师部医院的伤兵,一般情况下,战场上的伤员由团卫生员送到师部医院,交了武器后再送交109官兵收养所,由收养所开伤票再转向后方医院。一次,一个连长没有经过师部医院的处理,直接来到收养所,身上带了两支枪。那天吃过早饭过后,继续往后方走,个把小时后,连长的勤务兵带了一只枪回来,说连长被人杀了,有七八个年轻人站在路边,每人都手拿一把刀,为了抢枪,将连长杀害,勤务兵跑得快逃了回来。当时收养所缺菜,派周文清去找当地人买菜,他走到一处,见路边站着七八个人,当时就很紧张,估计杀害连长的就是这伙人,让他意外的是这几个人对他非常热情,知道他要买菜,谈好价格,保证随后就送到。果然,两个小时后,他们中领头的送来了一担菜,付钱给他,却分文不收,称是他们应该做的。

  南昌战役的后期,周文清转到79师师部医院,担任医院的护士长,医院设有三科,即内科、外科和药房,护士长统管三科的护理事务。当时,整个师只剩下二千余人,不久后被调防浙江龙游整编。周文清的工作主要负责三十多名伤员的医疗护理和伙食安排。龙游地方小,师部又转往江山,周文清与伤员们仍留在龙游。师部在江山大量接收壮丁,补充兵员,药品和武器弹药都得到补齐。一年后,金兰战役(金华与兰溪)打响,79师开赴前线,师部的家属留江山,师部调周文清从龙游到江山,专职保管药品和棉衣。这些药品都是德国进口的贵重药品,保护责任极为重大。

  金兰战役开始后不多久,日本鬼子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胜利。师部家属全部运往金华,派三个运输兵挑药品。周文清自己的职衔是上士,下面有一个中士班长和一个下士班长,连同三个运输兵,共六人,他们日行80余里追赶部队,79师负责接管江苏的宜兴、无锡、苏州等地,大部队正往江苏前进。数日之后,周文清一行在太湖东追上了部队,此时大部队已乘船走了,只剩下一个通讯连未走,但船太小,不能载更多的人,而且药品太贵重,万一沉没,损失太大。连长只留下一支枪,让他们另找船。周文清找到一只小船,平常这种没有帆篷的小船是不能过太湖,现在为了追上部队,只得冒险,船头有四支桨,虽奋力划,但船速依然很慢,行了六七小时,直到天黑后才到宜兴的五溪口。

  太湖里行船,有遭受抢劫的危险。一个叫“太湖司令”的土匪头子经常带着一班匪徒出没于湖上。通讯连在下午一点钟到达了五溪口,师部知道了周文清的药品船还在后面,迟迟未到,师长急得直跺脚,这么多贵重的药品如果被土匪抢走,部队伤员的生命如何能得保障师长大骂院长,问他为何不等药品到达就先行气急之下,要枪毙院长。院长掏出手枪,准备自尽,身边的团长立即夺下手枪,让他冷静一下,再等等,一直等到天黑,看到周文清一行挑着药品上岸,大家才如释重负。

  部队接收苏州后,周文清经人介绍,认识一位纺织厂的女工,江阴人。周文清与她恋爱并结婚。当部队再向北转移,在江阴过江时,周文清将药品安排好,把行李和手枪交给手下两位班长,叫他们先行,他有点事,办好就去。这是一个借口,他并没有跟部队再去,而是带着新婚夫人回到了老家太平仙源。

  三

  一个月后,国共和谈破裂,战争再起,国民政府到处抓壮丁,周文清有兄弟两人,必须出一个当兵。周文清因有当兵的经历,主动要求再到部队医院工作,经人介绍,进入了在常熟的军政部第37后方医院。他对国共内战有抵触,当时全国面临解放,国民党部队惶惶不可终日,他跑到上海找他的姐夫,黄骍当时是上海嘉定县自卫总队队长。姐夫告诉他,明天就要回去了,县长昨晚到台湾去了,叫他一起去,他不愿意,还是回宜兴去。第二天上海解放了,姐夫黄骍留下一支手机,其它交了共产党的部队。这时候周文清的夫人在江阴老家,周文清就到了江阴,并在那里生活到解放后。姐夫因为带了一支枪回去,解放后遭镇压。


  因为父亲病重,周文清再次回到老家仙源,当时正值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要求他立即离开太平回江苏,如果当晚12时之前不离开,就在本地登记,以后就再也不许回江苏了,就是本地人了。由于父亲病重,他无法离开,于是就到民政科作了登记,夫妻两人和一个孩子从此就留在老家。登记时,民政科给他们每人发8块钱生活费,但他没有领,受到县长的表扬,在随后的扫盲运动中,派他到仙源沿河而下的石桥和瑶潭当义务教师,从此全家定居瑶潭,继续生儿育女,并一直担任石桥和瑶潭两个生产队的会计,直到九十年代。

  2015年,周文清老人已经95岁了,但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耳聪目明,当笔者采访他时,他谈起往事,历历在目,滔滔不绝,并带记者到当年埋葬川军尸体的地方一一指认。周文清性情温和,为人诚恳,历次运动中未遭到大的磨难,他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家庭和睦,儿女孝顺,过着极有规律的生活。祝愿他健康长寿!

说两句吧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

论坛新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歙县大小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掌上操作 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