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歙县论坛|商务合作:0559-2621317

歙县论坛

我市将调整中心城区教育布局

2015-05-01 10:38:10
作者:孙冯燕
阅读:380
评论:0

4月30日,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我市将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划片入学、高中提倡寄宿”的原则,依据我市人口分布情况,扩大中心城区小学和初中规模并调整初中学校布局,新建屯溪一中,整合中心城区职业教育资源。整个布局调整工作3年内完成。

今年的主要任务,即2015年秋季开学时,屯溪一中2014级(高二)、2015级(高一)搬入新校区学习,2013级(高三)留在老校址就读,直至参加完高考离校。屯溪四中搬入原屯溪一中,隆阜中学整体并入,与屯溪一中高三年级并存;市实验小学搬入原屯溪四中。

长期以来,我市中心城区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普遍不达标,尤其是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屯溪一中、屯溪四中、市实验小学的办学条件迫切需要改变。

黄山市实验小学目前有24个教学班,1310名学生,生均面积仅2平方米。学校的班额在55人左右,远远超过国家46人的小学班额标准,且学校每年入学的适龄儿童人数不断增长,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校长程秋霞告诉记者:“学校成立至今一直没有操场,学生上体育课只能在校内巴掌大的体育场地上勉强进行,这样不仅使学生无法愉快地活动,就连正常的体育锻炼也不能进行,而且嘈杂的声音影响了我们其他班级上课的学生。可以说学校教室的限制造成了大班额现象,以及缺乏场地导致学生无法正常开展活动,是我们市实验学校最真实的写照。”

同样位于中心城区的老牌中学——屯溪四中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局。校长余南民说:“我们目前生均占地面积只有8.7平方米,随着学生数不断膨胀,这样生均的资源就更少。运动场地严重不足,学校目前可用的几个场地累加起来也就3000个平方米,最重要的是没有田径运动场,就拿课间操来说,我们都要分两次进行,一次容不下去,目前提倡的阳光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在我们学校来说如果全面展开相当困难,现在中考体育成绩50分,其中长跑就20分,所以对我们学校学生来说就有点吃亏。”

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越来越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中心城区入学,这也加大了目前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承载的压力。据市教育部门资料分析:2013年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生数比2012年增加约500人,2014年则比2013年增加约800人,其中每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500-600人,并呈逐年增长态势。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汪盛告诉记者:“2014年秋季开学,屯溪四中没有教室可以扩班,屯溪六中七年级也从8个班扩至10个班,已达到学校容量的极限。今年秋季开学,如不能及时扩大中心城区初中学校的容量,必然带来入学难等问题。”

而作为我市唯一一所市级直管的省示范高中,学校的硬件条件尤其是校园面积、教学设施等,在全省16个地级市老牌省重点高中当中均处于落后水平。

校长查建宁说:“根据《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评估细则》有关硬件建设方面的要求,省示范高中要配备足够的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建有科技活动室(4-6个)等;学生阅览室按不少于学生数20%设座,每座不少于1平方米,教师阅览室按不少于教师数40%设座,每座不少于3平方米;运动场地建设符合国家标准,根据需要和可能建有室内体育馆;高中标准班额56人等。以上这些都是目前屯溪一中无法全面达标的。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日益临近,高中期间将不再分文理科,学生将根据自己的选择去选课跑班,这无疑需要学校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课教室,同时按照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需要更多高科技的教育教学设施,以上这些都是目前一中所不具备的。总的来说,屯溪一中目前的办学条件令人堪忧,亟待改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心城区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尤其是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决定通过实施中心城区教育布局调整来改变这一状况。

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大瑜表示:“在老城区没有教育用地指标、且相关学校被居民住宅包围的情况下,要一次性改善屯溪一中、屯溪四中、市实验小学的办学条件,只能高中让初中、初中让小学,实施三校联动搬迁。根据国家招生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是就近入学,高中阶段是选拔性入学,提倡实行寄宿制管理。因此,实施中心城区教育布局调整除了改善屯溪一中自身办学条件外,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腾空间。同时,市教育局已配套拟定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区划分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后将适时予以公布),目的在于整合现有义务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基本均衡发展,争取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就近上一所优质的义务教育学校。”

说两句吧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

论坛新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歙县大小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掌上操作 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