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歙县论坛|商务合作:0559-2621317

歙县论坛

坚守在大山深处的建设者

2015-04-28 09:28:18
作者:刘 晨
阅读:83
评论:0

在歙县金川乡的群山间,美丽的搁船尖旁,有一群人从祖国各地聚集在这里,为着同一个目标坚守着,他们就是杭黄高铁天目山隧道金川斜井的建设者。4月26日,记者走进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金川斜井项目工地,了解工程进度,切身体会建设者的艰苦与坚守,向劳动者致敬。

“截至目前,已经开挖了975米,预计4月底突破1公里,全线完工预计在2015年末。”跟随工程部部长朱建国的脚步,我们从斜井入口慢慢往更深处进发。斜井高6.4米,长长的通气管固定在顶端,将外面新鲜的空气输送至斜井内,两边的石壁凹凸不平,一侧石壁排水管也一直从洞口修到了工作面,朱建国告诉记者,金川斜井地质环境复杂多变,排水是施工的重难点,而且溶洞、断层均有,围岩变化快,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进行作业,只能依靠人工开挖,工程的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即便之前的勘察再严密,也不能掉以轻心,随时防止意外发生,保障工程进展也要保证工人生命安全。”在斜井内,记者发现用作保证施工安全斜井防溜车带也在加紧建设中,据介绍这样的防溜车带每隔200米就有一个。

斜井内环境潮湿,越往里,机器的轰鸣声越近,很难听到人讲话的声音,耳朵里嗡嗡一片,隐隐作痛,空气似乎也越来越稀薄,越靠近工作面,地面越发泥泞湿滑,水滴从斜井顶滴下,不到1公里走了很久,终于,前方没有路了,正在施工的工作面出现在我们面前。工作面的顶上高台、两边、平地上三三两两的开挖工人相互合作,手持风钻,聚精会神,埋头苦干。14把风钻同时开挖的声音震耳欲聋,工人们似乎毫无感觉。出了斜井,一行人都或多或少有生理上的不适,而这些开挖工人每天要作业近10个小时,辛苦可想而知。艰苦的环境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施工作业毫不松懈,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坚守,用实际行动谱写价值。

金川斜井作为杭黄铁路关键控制型工程,对缩短工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地上现有47个一线工人,为保证工程进度,按照钻眼开挖、装药爆破,出渣和支护的施工工序两班循环作业,24小时不间断施工。“3月26日到4月25日一个月内,我们开挖了247.9米,据统计在杭黄高铁一标内是进度最快的。”朱建国告诉记者。工程进度快与工人的奉献是分不开的,从去年10月项目开工,工人们牺牲休假,一心扑在建设上,就连春节也只休息了一天,来了黄山半年多,工人们都是窝在这大山里,别说中心城区,连歙县县城都没去过。“虽说是劳动者的节日,可是时间紧任务重,一切还是照常。”对于马上来临的五一劳动节,朱建国笑的颇有些无奈。

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小伙麻卡拉一是今年1月份来到金川斜井工地的,谈及工作辛不辛苦他笑得朴实,“一点不辛苦,就是3个月没见着孩子,想得厉害。”谈到孩子,麻卡拉一嘴角微微耷拉下来,“就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抓紧时间施工,能早点回家看看。”在工地,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还有不少工人拖家带口。来自四川绵阳的何坤华正在食堂准备做饭,她跟着丈夫张壳培辗转10来个工地来到歙县金川,被安排进了工地食堂,“他施工辛苦,在身边能照顾到,在食堂也能兼顾其他工友,给大家做点好吃的。”

工地的后勤负责人任小林说,“工人们在一线施工很艰苦,后勤一定要保障他们吃好,休息好。”食堂24小时供应食物,通信、网络都早早安装到位,“工人们很长时间才回趟家,这样可以通过电话电脑跟家里人联系。”为了方便职工,工地上还开了一家零利润小卖部,零食饮料,生活百货一应俱全。而且工地上快递也通了,网购的话金川邮政会将包裹送到工地上。

天色将晚,我们要离开工地,但机器的轰鸣声没有停歇,又将有一拨工人前往工作面,披星戴月,风雨兼程,为杭黄高铁奉献自己的力量。

说两句吧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

论坛新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歙县大小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掌上操作 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