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歙县徽城镇斗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社区计生协共同举办“徽韵斗山迎中秋 手作月饼睦邻情”为主题的手工月饼制作活动,特别邀请了辖区内“三无”人员、空巢老人、特扶家庭等特殊群体参与。揉面、包馅、压模、烘烤——简单的制作过程成为传递温情的纽带,让特殊群体感受到节日的温暖。
民生关怀融入传统节日
“孩子在外地工作,往年中秋都是一个人过,今年社区特意叫我们来做月饼,心里暖和!”72岁的空巢老人方大爷一边给月饼塑形一边说。斗山社区工作人员提前一周便开始了筹备。他们根据老年人口味调整配方,降低糖分;准备简易模具,方便手部不便的老人操作。这些细节背后,是社区对特殊群体需求的精准把握。
活动中,志愿者不仅教授制作技巧,更主动询问老人们的生活近况。哪家需要定期上门探望,哪家需要帮助采购生活物资——月饼制作台成了民生需求采集点。
制作过程见证社区温情
月饼烤制的四十分钟里,活动并未冷场。社区工作者借此机会向老人们介绍最新民生政策:高龄补贴申领手续简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增内容、社区老年食堂中秋期间的特供餐品。
“原来办补贴这么方便了!”居民王阿姨惊喜地说。她因行动不便一直未办理相关手续,现场工作人员当即记录了她的情况,约定上门服务时间。这种将便民服务融入节日活动的做法,让民生关怀变得具体可感。
小月饼承载大民生
刚出炉的月饼被细心分装,由志愿者为无法到场的高龄、残疾居民送上门。每份月饼附带着一张“暖心守护卡”,上面清晰印有楼栋长、网格员和社区服务电话,确保居民遇到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对口联系人。
“民生工作就是要这样润物细无声。”斗山社区负责人吴爱青表示,一次活动只是一个起点,后续将建立常态化探访机制,让关怀持续落实。随着一份份满载心意的月饼送达特殊群体手中,斗山社区的中秋关怀画上圆满句号。而更值得期待的是,这份温暖正在转化为常态化的民生服务机制,让社区成为特殊群体真正的依靠。
丰秀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