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歙县论坛|商务合作:0559-2621317

歙县论坛

歙州教授后人-仰嘉祥

2025-07-30 16:20:46
作者:董建
阅读:56
评论:0

秦统一六国后,进行了多项改革,文字是其中之一,即书同文:“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种规范后的文字名小篆,也称“秦篆”。存世的《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是小篆的代表风格。秦亡后,文字也随之渐变为隶,小篆退到了次要位置,用途变窄,愈后愈甚。虽然如此,历代喜爱和书写小篆者不绝如缕。但小篆毕竟不是后来的通行文字,许多人想当然地根据楷书结构和偏旁来写小篆,谬误在所难免。元人应在看到这个问题,编撰了《篆法点画辩诀》一书,以朗朗上口、易记易背的歌诀形式阐述、普及小篆常识。因为此书通俗易懂,故流传版本也多。1985年上海书店出版了韩天衡先生以“鞠履厚集辑的《篆法点画辩诀》为底本,校勘他本,订正和书写成现在出版的本子,并改名为《篆法辩诀》”出版。

早在1911年代,汪月斋将歙县书法篆刻家仰嘉祥根据明代朱之番本、清代李登重订、自己校增音注并书写而成并自序的《篆法探源》付中国图书公司石印出版,书后附《习篆要诀》与《摹印要诀》。黄宾虹为之序,称其“洵为初学津逮……足供保存国学之一助也。”1985年黄山书社以《篆书偏旁歌诀》书名出版,印数15000本,定价0.89元。我因需要资料,在网上买了一本,50元一本,还不包括12元快递费。近蒙柯伯兴先生提供石印本复印件,使我得窥旧貌。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载仰姓三人,仰嘉祥没有收录进去。《徽派篆刻》一书附篆刻家简表载仰嘉祥为歙县仰村人,乾隆间人。

我编辑馆藏书法篆刻集时,收入仰嘉祥纸本楷书联一幅,其联文为“聊云勤慎恢先绪,尚冀垂成待后人”。长跋云:“昆如姻侄秉性敦厚,勤于治家,冀恢旧业。年前乃侄得其高祖惕园公遗箧所藏五十弧辰自撰楹帖,以为足励后昆,属嘉为之书,悬厅事以自勉。嘉贤其绳武之志,必昌厥后,敬为书而祝之。光绪丁未九秋姻末榖仙仰嘉祥并识。”此联共钤四印,分别为“虎尾春冰”白文印,“墨池飞出北凕鱼”、“北宋歙州教授后人”、“仰嘉祥字仲猷号榖仙一字仰卬自号黄海钓徒”朱文印。现在一般介绍仰嘉祥皆为字仲猷,号榖仙,通过其印章“仰嘉祥字仲猷号榖仙一字仰卬自号黄海钓徒”可证记载是正确的,而此印还提供了他另一个字和号,可补记载阙如。光绪丁未为三十三年(1907),前面提到的有关书籍记仰嘉祥为乾隆间人实误。

《篆法探源》一书钤有仰嘉祥多方姓名印和闲章,也包括“徽博”藏书法联上的几枚。书中还有一方“唐歙州教授后人”朱文印,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篆法探源》钤“唐歙州教授后人”,而楷书联为“北宋歙州教授后人”,唐耶?北宋耶?难免让人一头雾水。有同事为歙县人,遂问起仰村位置,不料他的岳母就是仰村人,妻舅并有仰氏宗谱,遂相约去仰村看谱。谱有三部,一曰《歙北古溪仰氏宗谱》,一曰《古歙仰村仰氏支谱》,一曰《古歙仰村仰氏宗谱》。《歙北古溪仰氏宗谱》为稿本,后有仰宗钺在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冬长至日跋:“宗谱两部皆荣增公(字卜安)手辑,此部乃其初稿,其誊真者壹部,较此部攷覈详细……”同事妻舅所藏三谱虽是复印件,但可看出《古歙仰村仰氏支谱》和《古歙仰村仰氏宗谱》为刻本,内容较稿本为详。此谱记:“嘉祥,士会次子,行三十四。原名荣墅,字仲猷,号榖仙。清敕授登仕郎,郡庠生,军功保举县主簿。至孝性成,友于谊笃。文醇学博,志洁行芳。居县幕四五年,赞戎机卅馀载。书画秀劲,篆刻尤工,著有《篆法探源》行世。骈文存稿待梓。生清道光己酉二月初七日辰时,卒民国十一年夏历壬戌九月十八日未时。配富堨汪氏,清敕封孺人。生清咸丰辛亥五月十三日未时,卒民国十一年夏历壬戌(此壬戌为重复)十月十五日亥时,合葬土家岭祖墓右侧,以荣堡子宗□□祧。”在稿本中,记仰嘉祥为“行十五”。道光己酉为二十九年(1849),民国十一年为1922年,仰嘉祥享年74岁。

关于仰氏祖上歙州教授,《古歙仰村仰氏宗谱》“一世”记:“敬之,字诚斋。唐太宗贞观朝由无为州任歙州教授,以歙俗质朴近古,任满遂居州北三里许,曰古溪,即名仰村,是为迁歙始祖。生隋大业丙子,卒唐上元乙亥。配周氏,称贤淑焉。子二:守谦、守让。”隋大业丙子为大业十二年(616),唐上元乙亥为上元三年(676)。由此看来,“唐歙州教授后人”是有出处的,但“北宋歙州教授后人”也非空穴来风,且看《歙北古溪仰氏宗谱》稿本记载仰氏一世祖为敬之父任铨,任铨生二子,长孝之,次为敬之:“(敬之)字诚斋,宋开宝时自吴兴教授歙州,留居郡北昉溪,昔地名古溪,即今仰村是也。生后梁贞明庚辰,殁宋太平兴国己卯。安人周氏生、殁俱失。生七子。”后梁贞明庚辰为924年,宋太平兴国己卯则为979年,两处记载敬之生年相差了300多年。这也可以知道稿本和刻本中关于仰嘉祥行辈相差许多的原因所在。

从仰嘉祥用印前后分析,徽博藏联书于1907年,钤“北宋歙州教授后人”,而《篆法探源》出版于1911年,钤“唐歙州教授后人”,由此可见,仰氏后人原来是采信《歙北古溪仰氏宗谱》记载的,有了新的资料,做了相应的更正,故先有“北宋歙州教授后人”印,发现谬误后,仰嘉祥又刻了“唐歙州教授后人”印。

比较两印,除了“北宋”易为“歙”字,其篆法、章法几乎不变,应是仰嘉祥较为满意的。两印比较而言,“北宋歙州教授后人”的“人”借“後”双人偏旁,其篆法有不妥之处,后刻“唐歙州教授后人”时,有意将“後”双人偏旁篆的像“人”,并将示意借字的两点由字里移向左边,则无论是篆法还是布局的完整性都优于前者。

           “北宋歙州教授后人”          

  “唐歙州教授后人”


说两句吧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

论坛新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歙县大小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掌上操作 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