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歙县论坛|商务合作:0559-2621317

歙县论坛

合工大三下乡实践团队赴歙县渔梁坝探寻非遗鱼灯传承现状

2025-07-12 00:00:00
作者:合工大三下乡实践团队
阅读:1568
评论:0

为探寻歙县非遗鱼灯当下的传承与发展,7月8日,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歙县:一条鱼’游出的乡村‘振兴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黄山市歙县渔梁坝,开展渔梁鱼灯非遗项目的实地调研活动。

团队采访渔梁鱼灯非遗传承人徐继丽

老技艺绝处逢生,传承人破浪前行。当日下午,实践团队采访了渔梁鱼灯非遗传承人徐继丽。这位土生土长的渔梁人见证了鱼灯文化的兴衰变迁。“渔梁鱼灯源于唐朝太子庙会。在几十年前水运繁荣时,鱼灯作为艺术表演展现鱼在渔梁坝冲坝的顽强姿态,体现徽商开拓进取的精神,”徐继丽回顾道,“后来随着水运的日渐淘汰,鱼灯习俗也逐渐消失。”当目睹周边村落的鱼灯借助媒体重新走红后,徐继丽毅然行动起来。她强调:“渔梁坝是鱼群逆流而上产卵之地,也见证过鱼灯文化的繁荣。我们有责任守护这份传承了几代人的文化记忆,绝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上消失。”她迅速召集30余位乡亲组成传承团队,通过查阅典籍、走访老艺人等形式复原渔梁鱼灯的外貌,并深挖鱼灯文化精髓,创新表演形式。“我们的鱼灯是‘活’的!”徐继丽自豪地讲到。有别于其他地方鱼灯,渔梁鱼灯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生动的叙事——多人挥舞大型鱼灯,通过前后几人的扭动,并搭配象征浪花的烟花,生动展现出鱼群逆流而上、勇跃龙门的震撼场景,将渔梁人坚韧进取的精神内核融入光影律动之中。

图为鱼灯表演

星夜鱼灯舞新篇,稚子提灯续传承。夜幕降临,实践团队跟随徐继丽的表演队伍,现场观摩了渔梁鱼灯表演。随着锣鼓声响起,四条近四米长的“大鱼”率先登场,在夜色中游弋翻腾,数十盏精巧的“小鱼”数十盏精巧的‘小鱼’灯紧随其后,环绕其间,宛如真实的鱼群逆流而上。烟花适时绽放,恰似“浪花”翻涌,鱼群迎着激流奋力腾跃的壮观景象,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惊叹。尤为动人的是队伍末尾的景象:一群参与了当天鱼灯制作研学体验的孩童,每人手提一盏亲手制作的小鱼灯,紧随“大鱼”之后,稚气未脱却步伐坚定。点点微光连缀成流动的光带,成为文化传承后继有人的生动写照。

鱼灯在烟花中翻腾

青春步履铭初心,鱼跃古坝启新程。通过此次实践,学子们深刻感受到非遗保护的当今面临的困境和传承人守护当地文化的决心,深刻认识到渔梁鱼灯的“逆流重生”须紧紧依靠民间传承人的团结与努力。为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渔梁非遗鱼灯技艺,当地政府须团结传承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出台可落地的政策支持,探索一条可持续、有价值的非遗传承保护道路。




说两句吧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

论坛新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歙县大小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掌上操作 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