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郑村镇依托地理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发展多元种植夯实振兴基底,有效推进“一田多收”,让群众走上发家致富新“稻”路。
一田多获。坚持“良田粮用”,保质保量完成新增和找回耕地520亩。深入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000余亩,流转土地1200余亩,整治利用撂荒田150亩。推动轮种、套种等多种种植模式,轮种烟稻、油稻等2000余亩,实现一年四季无间隙轮作。
一水多用。大力实行“稻+”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60亩,拥有稻蟹、稻鱼、稻虾3种综合种养模式,培养新型经营主体16个,累计投放淡水鱼苗10万尾、蟹苗6万只、虾苗12万尾,年产值达135万余元。稻渔综合种养与水稻单作相比,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平均减少30%和50%以上。
一季多产。充分利用秋季光温资源,采用“一种两收”的种植模式,试点种植再生稻65亩,缩短生育期40天左右,每亩产量达500斤,有效增加了耕地单位面积,提升了粮食产量和品质。提供“一站式”技术指导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科学指导农民施肥打药、防病灭虫,积极开展送产品、送技术、送服务的农资下乡活动10余场,免费为农作物“把脉”300余次,服务农户6000人次,服务面积约8000亩。
下一步,郑村镇将不断探索创新“稻+”模式,实现更多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