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歙县论坛|商务合作:0559-2621317

歙县论坛

黄山真的拖了全省后腿?

2015-04-10 08:44:59
作者:李学军
阅读:110
评论:0

作为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黄山市一季度PM10超标”的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发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4月8日上午,记者专程走访市环保局,探求原委。

“简单对比数据,让黄山躺着中枪”

“一季度全省PM10平均浓度为87微克/立方米,黄山市为56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9微克/立方米,在全省各市排名第一,应该说为全省空气质量改善做出了贡献。”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一季度PM10超标的说法,是简单对比数据得出的结论。“你不能说这个结论完全错,但难免有让黄山躺着中枪的感觉。”

该负责人介绍,去年起,全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省政府以2012年各市PM10浓度的年均值为基数,与各市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其中黄山市的责任目标为2014年到2017年,PM10年均浓度保持在55微克/立方米以下。

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我市PM10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全年为58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一,其中优良天数363天、达优193天;2014年一季度,PM10平均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全年为52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一,其中优良天数362天、达优204天。

该负责人解释说,媒体报道称黄山市今年一季度PM10超标,是指未达到省里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年度控制目标。但从数据可以看出,近3年我市优良天数基本稳定,且达优天数逐年增多,这是大气质量明显改善的重要标志。他认为,同期数据对比相对科学,也有说服力;以某季度的指标与全年的控制指标相比,不具可比性。

“宁舍金山银山,也要保绿水青山”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黄山最具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和后发优势。我市历来对生态环境保护不计成本、不惜财力,划定最严格的生态环境“红线”。在“十五”期间,我市就出台了加快生态城市建设的决定,先后关停淘汰污染企业170多家,整体搬迁工业企业90多家,优化升级工业项目450多个,在全省率先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市里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宁舍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近3年,结合实施全国首个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现有污染企业全部环保搬迁入园,统一供热脱硫。全市共否决可能造成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的外来投资项目200多个,涉及投资180多亿元。”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没有水泥、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污染行业,是全省唯一没有燃煤发电企业、唯一秸秆焚烧火点“零通报”的城市。仅去年,全市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就达6亿多元。

日益增多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以及餐饮行业油烟治理一直是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难点。为此,市环保与公安、旅游等部门通力合作,到去年底,全市完成19197辆“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建成7个机动车环保检测站13条检测线,累计发放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十多万张;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全部安装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小餐饮集中区完成油烟治理60%左右。

“建设生态家园,倡导生活绿色化”

“黄山市森林覆盖率77.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倍;地表水优质率保持100%,空气质量优良率大于95%,在全国公布环境质量的城市中位居前列。”该负责人介绍,多年来,我市的环境质量一直领先全省,先后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群众幸福指数,也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我市成功创建了省级以上生态乡镇(村)160个,其中国家级30个,有5个区县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县(区)。如今,青山绿水日益成为城乡群众的“幸福密码”。去年,我市乡村旅游接待量2918.33万人次,据纳入监测的19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测算,村民人均旅游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

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直接推动了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资料显示,目前我市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率达100%,近600万平方米建筑采用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或地源热泵系统,绿色市政照明、太阳能公交站牌等广泛应用。全市共建成人行道、慢车道300多万平方米,遍布城乡的绿道系统串点成线,绿色出行成为新时尚。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污染治理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有党委政府重视、群众积极参与,办法总比困难多。”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已建成中心城区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各区县的空气自动监测站也将于6月底完成,年底有望在全省率先实现PM2.5监测全覆盖。

说两句吧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

论坛新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歙县大小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掌上操作 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