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歙县论坛|商务合作:0559-2621317

歙县论坛

崔国因与晚清大变革

2023-09-20 15:56:33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342
评论:0
文章导读:崔国因与晚清大变革作者:张华侨 幻想以知识改变清朝的虚弱 惊天动地的大变革时代,会产生一批力挽狂澜、引领国家改变危机、走向富强的英才。而崔国因听从时代的召唤,以毅然决然的气 概,踏上了推动清朝变法图强、挽救中国的旅程!出生于安徽省太平县甘棠镇的崔国因(1831-1909(现黄山区),在家业衰落时,靠家族资助,得

崔国因与晚清大变革


作者:张华侨




 幻想以知识改变清朝的虚弱


    惊天动地的大变革时代,会产生一批力挽狂澜、引领国家改变危机、走向富强的英才。而崔国因听从时代的召唤,以毅然决然的气 概,踏上了推动清朝变法图强、挽救中国的旅程!

出生于安徽省太平县甘棠镇的崔国因(1831-1909(现黄山区),在家业衰落时,靠家族资助,得到了进入私塾求学的机会,以勤奋攻读、刻苦学习,取得的优异成绩受到老师的赞赏,并形成了直率果敢、简朴耐劳的个性。


      取得秀才功名后,崔国因为解决生活危困,经堂侄崔澄推荐,到安庆给李鸿章的孩子当家庭教师,以勤俭踏实、学识渊博,得到李鸿章的赞赏、信任,为以后得到朝廷重用提供了跳板。

时来运转,清同治六年(1867),崔国因经过十寒窗有幸中举,十年(1871)通过万人挑一的激烈考试,被主考官选拔为进士,经皇帝批准,到翰林院当一名编修文史等的公务员,幻想以知识改变清朝的虚弱!


成为改变王权救国第一人

     时势造英雄,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国军队侵占越南、炸毁福州船厂、舰艇,攻占台湾基隆等,危及到中国的安全。而清军不堪一击,清政府拿不出有效的对策转变危局。

    与许多稳稳当当吃皇粮的官员不同,崔国因意识到:单纯进口枪炮、军舰、机器等器物,不能改变国力虚弱、阻挡西方强国入侵,必须由技术层面的自强,转向对政治、军事、经济等体制进行深层次的变革,才能造就一个强大的国家。于是,崔国因以石破天惊的胆识,超前的变革意识,冒着政治风险,于光绪九年五月十二日(1883),给皇上呈递《奏为国体不立、后患方深、请鉴前车、速筹布置恭折》,提出了开设议院的建议:设立上下议院,上议院由亲王、各部长组成,定期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政府制订关系国家安危的通商、练兵、造船、铁路、通信、外交等重大决策。

     下议院,由各省民众推举公正廉明的官员、绅士主持,以听取民众的利益诉求,让地方官府按照规则,征兵收税、依法办事,解决与公众密切相关的事,以消除营私舞弊,达到兴利除害,化解各种冲突。

    但军机大臣奕譞的大脑,只储存了王权至上的概念,压根不知议会对强国富民的作用。而慈禧太后长期生活在封闭的宫廷,对西方世界一无所知,不会给民主留出空间,只有保王权才能拥有一切。

    因此,总理衙门大臣按他们的旨意否决崔国因设议院:我们调查发现,外国注重工商业,政府、企业、民众都得利。而中国政体与他们截然不同,若仿照西方设议院,民众教育水平低,不能深明大义,会泄露国家机密,引发扰乱政治的祸患,因而断然不能设立议院。

出使美国后,崔国因有便条的条件,详细考察这个大国的制度。他发现美国议会,强有力监督总统及司法、财政、教育、工商、国防等部门,有效、公正行使权力,防止贪污腐化,带动国家繁荣昌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光绪十七年正月初六(1891),崔国因再次向清朝皇上发来奏折,指出西方设立议院,在治国安民、建立廉洁奉公的政府等取得了伟大成就。因而清朝应尽早设议院,才能让国家实现富强。

    虽然,慈禧等仍没有采纳崔国因提出的建议,但经历义和团暴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流亡的奇耻大辱后,终于醒悟要以立宪、开议会、变更中央及地方政府职能等强国。

     从这个意义看,崔国因非常难得可贵的是,在皇上及数以万计的官僚处于昏睡时,率先提出设议会,改变运行几千年的王权专政,带动集权政治转向民主政治,成为挽救国家的第一人!


登上外交舞台维护国家主权


    鸦片战争以后,英、法联军以枪炮打开了清王朝封闭的大门,以不平等条约设立通商口岸,触及大清帝国要改变传统的排外观念。而慈禧等无力抗拒西方强国的激战,只能以“损害主权保王权”的外交应付。

    凭借过去建立的交情,李鸿章觉得崔国因,在翰林院任职时,朴实耐劳,心怀报国志愿,能够潜心研究时事,以及西方工商、教育等,领会要领,而且淡泊名利,应该给他合适的舞台施展政治抱负。

    经李鸿章推荐,光绪十五年(1889 年)三月,皇上任命崔国因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将他推上了观察西方强国兴起、引领中国吸收先进文明的外交舞台。

    百闻不如一见,崔国因到美国后,看到了以一个以民主法治,造就的欣欣向荣国家。而中国许多秀才、举人等,长年以苦读经书,幻想谋取一官半职,视野局限于维持原始农耕的乡村,全然不知科技强国的意义。

     由于1848年,美国加州发现黄金,对采矿工人的需求大幅增长,1852年前后,到美国的华人日益增多。当地人抱怨“廉价的中国劳工”抢夺了他们的饭碗,以仇恨的眼光对待。

    崔国因看到,中国人不远万里到美国充当劳力,得不到法律保护,受到虐待、欺压,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一些人丧身异国他乡,必须以条约为他们争取正当权利。

    崔国因阅读西方国家订的条约发现,他们以利益共享、互相协助,维护各自的权益。而与中国等亚洲国家订约,却以不公平的思维对待,以强权夺取他国的利益。

      为此,崔国因不同于慈禧等以卖国求荣保持王位,提出国家利益至上观念,要最大限度维护国家主权,以国际法提倡的互惠原则,从利益对等出发,引领大清帝国,修改因受西方国家逼迫订的不平等条约,包括工商、关税、劳务、军事、租界等,避免“富者愈富,而贫者愈贫”,从而建立“国际合作外交”。

      通过修改中外不平等条约,崔国因指引慈禧、皇上、总理衙门大臣等,改变封闭排外的思维,带动大清帝国对外开放与国际融合,走向现代文明国家,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从农耕立国转向工商强国

    凭借驻外公使身份,崔国因看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航运、钢铁、铁路、公路、通信、金融、城建等,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带领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生活。

    对比清王朝统治的中国,亿万农民在黄土地以牛耕地,维持漫长的原始耕种,只有马车在泥土路缓慢行驶,看不到火车、汽车、轮船等现代交通工具,仿佛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因此,崔国因以忧国忧民的情怀,向皇上等提出,迅速调动一切力量,大举开通航运、铁路等,将交通延伸到各地;以采矿、炼铁等,兴办重化工业;以设立银行发行货币,提供信贷服务带动商品流动;以股份制发行股票,带动民营企业生产商品,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

     除了重视工商业,崔国因应湖广总督张之洞的要求,在美国采购品种优良的稻谷、棉花、小麦、果品等种子及衣具,以科技代替农民的经验,提高了产量与质量,便于更多人避免饱饥饿实现温饱,带动中国转向现代农业。

    崔国因这些利国利民的建议,在后来慈禧推行新政,清政府出台《公司法》等,支持民营企业,设立农工商、交通、铁路、银行等部门,引领中国从古老的农耕立国,转向工业强国得到了实施。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很可悲,一个有英雄却缺乏对英雄敬重的民族更悲歌!

    崔国因从位于黄山北部的甘棠镇,怀着满腔救国理想奔向北京、飞越太平洋到美国,登上国际外交舞台,推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发生变革,带领这个古老的国家走出农耕文明、王权专政,走向现代民主国家,作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贡献,我们怎能遗忘他?

    风云变幻,催国因去世至今有114年,除了他写的《出使美日秘三国日记》公开出版以来,有关他的奏折、电文、公文、书信等,包括他与美国总统、外长、财长、工商、农业、军事等部门来往,成为研究他推动中国变革、中外关系的宝贵资料,却没有人整理出版,导致公众难以全面了解他在历史进程发挥的作用。

     其中,崔国因有些奏折在《清季外交史料》收录,个人主要文献在《枲实子存稿》,现存放于上海图书馆。

说两句吧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

论坛新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歙县大小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掌上操作 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