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又到了橘子红了的季节,童年里一件因为橘子我受到母亲责罚的往事,在记忆咀嚼下变的清晰鲜活起来
记得那是在我9岁的那一年,也就是1979年的11月份,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位远方的客人,男的,高高大大的样子,母亲让我们叫他舅舅,据说家在很远的陕西省华阴市,他对母亲说这次来黄山出差,就顺道来看看老家的亲戚。母亲见了他很高兴,脸上露出了因为生活贫困而难得的笑脸,问长问短忙里忙外的张罗着给他倒茶,又到灶房里去给他打鸡子滚水吃,在那个年代一碗鸡子滚水,也就是3个鸡蛋的荷包蛋,这可是最隆重的招待了,印象中这是只有在我们生病或者跌破头,才可以吃到的大补的好东西。可对当时只有9岁的我来说,那时双眼已经盯在他带来的礼物上了:一袋红彤彤的橘子。那是我在一年级学拼音时课文的插画上才知道的水果,它现在就静静地放在堂前的椅子上。
在那个没钱物资又匮乏的年代,我们农村孩子能吃的水果都是野外野生的,无非就是在春天的时候采点地蒙树蒙桑蒙、野山楂、还有一种叫乌饭的野果,或者偷偷去菜地里摘条嫩的黄瓜、到地里挖个山芋,夏秋季的野山栗、野柿子、野猕猴桃等也是我们的最爱,反正吃的都是山上自然生的,从来也没有吃过买的水果。那可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
想吃又不敢去拿,因为舅舅母亲都在,也不敢开口要,怕母亲骂我。看他们在嘀嘀咕咕的说着话,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灵机一动,故意拿扫帚扫地,一遍又一遍的从堂前经过,不时拿眼睛望望那袋橘子,想到这袋橘子中有几个是属于我的,满肚子都是一种快乐感,眼前仿佛出现了我在街上吃橘子,隔壁小伙伴投来羡慕的眼光,口水流下来的画面。好像很漫长的等待后,听见母亲对那个舅舅说:我陪你一起去村里街上转转吧。我暗喜,他们前脚走我马上放下扫把快步靠近那袋橘子了,真红啊、真香啊、真新鲜诱人啊,有的橘子上还留着绿绿的叶子。拿还是不拿,记得我的内心非常紧张,脸涨的通红。记得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最后还是快速的拿起一个橘子,手把橘子篡的紧紧的一起放进口袋,假装若无其事离开,其实心是扑通扑通的在跳,快速躲进外面的柴火垛,迫不及待的剥开橘子,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那个橘子香甜的味道。记忆中好像后来就从来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橘子了。
这件事还是被舅舅和母亲知道了,原来姐姐妹妹和我一样也拿了橘子,在那个年代,一个橘子的诱惑对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来说太大了。我现在估计那袋橘子也不过几斤重,一下被拿了好几个痕迹还是很明显的,为这事母亲当时没讲什么,等舅舅走后叫了我们姐妹几个说:“没规矩,给人看笑话 应该等客人走后有大人来分配的,都去墙边站着”。反正絮絮叨叨的,我也记不拎清了,记得当时很羞愧脸都红了,心里暗暗的下决心今后再也不这样了。晚饭时母亲重新分配给我们一人二个橘子,小心翼翼的放进口袋,好几天都不舍得吃。
转眼40多年过去了,你看现在街上平价水果超市比比皆是,货架上商品是琳琅满目,有南方的椰子桂圆荔枝柚香蕉芒果榴莲、北方的杏子红枣、新疆的哈密瓜提子、山东陕西来的苹果,就连美国的火龙果、油桃等等进口水果人们也是想吃就吃。我现在年轻的女同事更是每天都吃好几样水果,可以说她们吃水果蔬菜反比饭多,因为水果养颜,蔬菜更有利于健康,现在的孩子再也不会像我们那个时候眼巴巴的站在门口对着一个橘子流口水,而是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不吃嫌吃太少。传统的三潭枇杷、富岱杨梅、上丰的山水梨,姬公尖的柿子、三阳的蜜枣山核桃,也已成功转型为绿色生态产品,走乡村游、摘摘乐路线,让人们工作之余放松一下,满足自己亲近大自然,去乡下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吃吃农家乐,和朋友家人小聚一下,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三口柑橘更是就像家常菜里的青菜萝卜一样,不仅包甜还十元6斤,这么低廉的价格,作为礼品送人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可以说橘子现在不是没得吃的问题,而是怎么把橘子卖出去的问题,近期三口柑橘的新溪口乡政府就发起了“约起来!去新溪口帮贫困户摘橘子”倡议:希望热心于助力脱贫攻坚愿意帮助贫困户销售柑橘的爱心市民到贫困户橘园帮助采摘橘子,以一己之力帮助橘农销售柑橘,助力脱贫解困。很多企业、公益组织、爱心市民都积极响应,走近美丽如画的柑橘水乡、这样一幅幅温暖和谐的画面跃然眼前比比皆是。
站在人来人往的街上想想,感觉时间真是一剂良药,那么贫穷的日子现在回忆起来依然苦中有甜,也让我感叹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们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们现在是国强民富,从一个橘子就折射出我们老百姓现在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而我有幸亲历,见证,和享受了这个过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的幸福和美满。(歙县北岸镇 汪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