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歙县论坛|商务合作:0559-2621317

歙县论坛

化“贫瘠坡”为“聚宝地”的神奇蜈蚣岭

2016-07-12 15:51:53
作者:周群
阅读:63
评论:0

蜈蚣岭,一个村庄的名字,她很普通也很偏远,宛如一个羞涩的山里孩童,调皮地躲藏在歙县的大山深处。当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千亩连片梯田茶园的气势磅礴,让我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48年前的蜈蚣岭是“只见青山不见田”, 面对乡亲们“松脂点灯,辣椒当盐”一年只有半年粮的贫困生活时,村干部们统一思想,下定决心“重新安排河山”,他们很快组织了一支以干部、老农、土技术员组成的调研小组,对全村的山山水水作了三次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制定了一个五年和十年的发展规划:新辟茶园1000亩、改造茶园500亩。同时连续四次召开了千人以上誓师动员大会,并利用当时的“政治夜校”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动员,组建了一支四百多人的“治山治水”专业队伍,他们大干快干,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当时的干部群众人人上工地,党员们砌石磅、打炮眼、抬石头处处领先,冲锋在前。党支部一班人白天上工地劳动,晚上集中在大队部办公室,点起煤油灯,召开办公会,分析总结当天工作情况,处理全大队日常工作,确定下一步工作方向。就是这样一支强有力的党支部战斗堡垒,奋战十余年,带领广大群众凭着一副铁肩膀、一双铁手掌,建成了蔚为壮观的千亩梯地茶园,形成这不可复制的、具有典型特征的罕见宝贵遗产。他们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顽强革命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做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那时候全村的干部群众无论刮风下雨,天天都是背着午饭上工地,中午的时候,一口冷一口水、一口山芋吃得香,他们还不时围在一起,来上几段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甘洒热血写春秋”……,一曲曲自娱自乐的清唱,消除工作的疲劳,鼓起人们劳动的冲天干劲。悬崖峭壁上不去,就扎个架子爬上去打炮眼:火药不好点,就搭个梯子上去装炸药,他们不怕苦、不怕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当时的蜈蚣岭大队被授予 “安徽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它为这全国罕见的千亩高山石砌梯地茶园作了见证。

十三年,土石方70万方,投工121.6万个,砌石磅200余条,一个个数据的背后饱含了几代人的辛酸和血泪,坚定和执着。当年的帅小伙如今已成了满头白发的花甲老人,当年嗷嗷待哺的婴幼儿早已成家立业、身挑重任,但勤劳的蜈蚣岭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开天辟地、斗天斗地的光荣历史,“团结、民主、科学、创新、自强”的“蜈蚣岭精神”已成为一份奋斗与希望的火种,播撒在蜈蚣岭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保持干群的血肉联系,让党旗在蜈蚣岭上空飘扬,让“蜈蚣岭精神”指引我们开辟心中的“千亩梯田”。(周群)

说两句吧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

论坛新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歙县大小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掌上操作 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