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歙县论坛|商务合作:0559-2621317

歙县论坛

故乡的纤夫

2015-10-16 14:38:38
作者:庄一心
阅读:4856
评论:0

岁月如悠悠江水,一天天静静流淌,不经意间就流过了一个个年月。时间慢慢侵蚀着历史,记忆渐渐尘封了岁月,然而,故乡犹如一支横笛,难忘的乡音一直在人们心中奏响,如诗、如歌、如梦……

故乡的纤夫就是一首家乡的诗,一曲徽州的歌谣,一个如今已远逝但却永远萦绕在人们心头的梦。

在遥远的梦里,村前的新安江并不江水盈盈,却多见江势回环处,乱滩急水,沿江卵石裸露,江中偶有巨石横亘,江水中泻,湍急如潮。沿江直下十五里,有一大集镇,江水到此,风平浪静,河床充溢。虽亦有旱路能达,但小径坎坷,山势起伏,单行犹可,负重不胜,故商旅多择水路往返。溯流从之,船夫轻松悠闲,静水操桨,急流撑篙,顺风时竖桅升帆,木船吃足风力便可弃桨篙借风而行,只需留一船夫稳坐把舵足矣。船客则可饱餐秀水,指点山色,闲话桑麻,在嬉笑阔论中,不觉集镇已到,十五里水路犹如袋烟之间。

然而逆流而上则水途多艰。途经激流险滩,小的木船得弃桨撑篙,船夫在船两侧不断奋力撑行,篙篙相接,不遗余力;如遇逆风,便竖起桅杆,顶系纤绳,船夫也是纤夫,弃船登岸,拉纤前行,直到船至水势平静处,方可收纤登舟,操桨驶船。可对于那些运货大船就没这么简单了,船从集镇出发,沿江而上除操桨撑篙外,需得有纤夫在江岸一路拖曳,且纤夫也非一两人所能信任,至少也得六人以上方可越险滩顶激流而上。故乡是江边一个靠山依水的大村,许多有体力的壮年男子便吃上了水上饭,成了纤夫。

故乡的纤夫有两类,即短纤与长纤。短纤为小船纤夫,一般都由船夫兼任,他们一般只是在船过激滩时,下船拉纤。他们或在江滩上踩着卵石牵引力拉,或在沿江小路上弓身迈步。水急拉纤,水平操舟,停歇有度,相对轻松。至于长纤那便是大船的纤夫了,他们一般不操桨,是专职的纤夫。长纤是不上船的,船从集镇出发,他们便背纤牵引着大船沿着江边小路前进直到终点。当然,船在中途停靠时,他们便会席地而坐,抽袋烟,歇口气,但随着起船的一声吆喝,他们便立即起身,背上纤架,戴上破草帽,继续着他们的长途苦旅。

但无论是短纤还是长纤,他们付出的体力都是惊人的,他们所承受的苦难也是难以想象的,特别是长纤,他们的耐力更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长长的纤绳一头远远地系在江中大船高高的桅杆上,另一端栓着纤绳的木架紧紧勒着纤夫的胸膛。他们或穿着草鞋,或光着脚板,埋着脸,垂着手,身子弓成60度角,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迈进,每一步都消耗着他们大量的体能,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每年春、夏、秋季节,故乡的纤夫们在纤途中几乎都是光着身子的,特别是从春末至秋初,纤夫们只穿一条短裤头,哪怕是在冬季也只是单衣单裤,就是这样也被汗水浸得透湿。在烈日下,他们全身的皮肤泛着黝黑的油光,脸上像淋了雨,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就连埋在破草帽里的头发也像被水浸过一般的湿透。不知是被烈日蒸发了,还是身体里的水分被渐渐地熬干,身上反倒显不出什么汗来。头上毒日焦烤,足下暑气蒸腾,胸膛被木制的纤架勒出深深的红印,有些入行不久的纤夫,磨破皮的地方被汗水一浸,渣兹兹的痛,然而纤夫们没有泄气,没有言语,像一头头躬耕的牛,只是一个念头,那就是使出全身的力量——向前,再向前!

夏日气候多变,除了烈日,纤夫们在前行的路上有时会遭遇突如其来的暴雨。风起云涌,昏暗的天空中豆大的雨点直砸下来,打在纤夫的身上又凉又痛,让他们禁不住打着寒颤。密密的雨幕令前面一片迷蒙,溅起的尘埃裹着热土的腥气扑面而来,让纤夫们睁不开眼,挪不动步。如此时船行至江平水静处,还可停船靠岸一避暴雨,但若不巧船正行至险滩恶水之地,那是万万不能停船的,船夫大声呼喊,拼力撑篙,使出全身力气,把脸憋得通红;纤夫们一起发出惊天动地的吆喝,一面死力拉纤,一面喊着号子:“咿呀,咿嗬嗬;嗨啊,嗨哟哟……”急水喧嚣,号子回响,船夫击水,纤夫斗雨,那与天斗与水搏的场景惊心动魄,惨烈而壮观,船夫纤夫们付出的代价令常人难以想象。

故乡的纤夫就这么一年年在新安江边向上跋涉,汗水濡湿了黄土与石砾,脚印踩烂了故乡的岁月,把号子谱成了徽州动人的歌谣……

几十年过去了,故乡也早已没有了纤夫,只是偶当那首《纤夫的爱》飘进耳里,故乡纤夫的影子才又在脑海里鲜活起来,但像歌中唱的“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则完全是文人不切实际的浪漫想象,至于目下有些地方仍有纤夫在裸体拉纤,也无非是吸引游客的一种噱头罢了,而故乡的纤夫才是真正生活里的原色。

故乡的纤夫,你如一座座雕塑,永远定格在在故乡人的心里,那种与天斗与水搏的顽强品格,那种勇敢、坚持、永不屈服的精神,就像默默奉献的老牛,一行行犁开故乡的新天地,犁出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徽州……

说两句吧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

论坛新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歙县大小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掌上操作 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