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歙县论坛|商务合作:0559-2621317

歙县论坛

老人22年资助18个孩子上学 日子清苦仍热心

2015-02-04 17:08:23
作者:我是一只鱼
阅读:128
评论:0
文章导读:老人22年资助18个孩子上学 日子清苦仍热心,热心市民,贫困生资助

老人22年资助18个孩子上学 日子清苦仍热心

82岁老人沈兆骅

82岁的沈兆骅家住金刚里,他并不富裕,不舍吃穿,积蓄很少,但却连续22年将退休工资的大部分拿出来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孩子们叫他“沈爷爷”。

18个孩子获助圆梦

今年12月,本报报道了山大商务学院学生卫星秀在贫病交加中自强不息的故事后,引起了沈兆骅老人的关注,“这个小孩太可怜了”,同情之余,热心的沈兆骅联系到了卫星秀,并倒了两趟公交车,花了一个多小时,来到山大商务学院,将1000元交到了卫星秀手中,并设法帮卫星秀联系寒假勤工俭学的单位。

这样的资助,沈兆骅老人坚持了22年。

他一向热心,1992年,希望工程在全国推开不久,他就主动找到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我想上学”的哭诉打动了沈兆骅,于是,柳林县农村孩子杨英成了他的第一个资助对象,直到杨英2002年职高毕业开始工作,其间所有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全是沈兆骅捐助的。同年底,他从市经委退休后,对资助贫困学生就更加专注了。

从杨英开始,沈兆骅的资助对象几乎每年增加一个,短的需要资助一年多,长的达十多年,他们大多是省内家庭经济困难、面临失学的儿童。22年来,18个孩子因为“沈爷爷”的帮助圆了求学梦。其中几个特别困难的学生,只要谁没了生活费,打个电话,“沈爷爷”就给寄去500元、800元;还有一个学美术的学生,需要电脑画画,“沈爷爷”拿出8000元,让孩子买电脑……老人算了算,这些年,资助费用大概有15万元左右。

日子清苦依旧热心

能够拿出这些钱来,对于退休工资不多的沈兆骅老人来说,其实并非易事。1.5米的个子,42公斤的体重,背有些驼,这样单薄瘦小的身体,让记者觉得有些吃惊之余也佩服他的执着。记者见到老人时,他穿了一件肥大的深蓝色毛衣外套,样式老旧,上面有些陈年污渍,抬胳膊时能看到左腋下破了一个大窟窿,毛衣袖口可能磨破了,用蓝布包了边。他没有不好意思,而是拽着衣角,很爽朗地笑着:“这件衣服穿了20多年了”。外套里面穿的深紫色毛衣颜色已黯淡,不过上面的花朵很醒目,他慢慢回忆道:“这件,是我结婚没多久,给我母亲买的,后来老伴穿了,直到她去世时,姑娘给扔了,我看还好好的,就捡回来接着穿。”

为了省点买菜钱,他总是去买“一元菜”,或者坐公交车去开化寺菜市场买菜,他说:“我这个人不讲究吃穿,也不抽烟、喝酒,所以一个月能省不少钱呢!”

环顾60多平方米的室内,有些杂乱,桌上、沙发上、地上堆了不少老年杂志和报纸,除了一台冰箱和旧电视机外,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其实,这个屋子也是公租房。

在资助的这些年里,沈兆骅老人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苦,甚至有些拮据,很多次,他也面临经济困境,但总是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那些上学的孩子们。老伴没去世前,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千余元,而为了资助孩子们,他有时就要支出上千元,甚至更多,偶尔还要和同事借钱来资助。

面对不解不改初衷

是什么让他坚持这么多年?父亲早逝、衣食无着……少年时的经历让沈兆骅印象深刻,早早就体验到生活的艰难与无奈,因此,对于贫困,他更能感同身受,对弱者,也更多了一份关怀。“现在生活比原来好多了,起码解决了温饱,我是一名党员,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能力,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沈兆骅一直觉得自己做的事没什么,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如今,儿女成家,老伴去世,沈兆骅已独居了十一年。一起锻炼身体的老汉们知道他资助的事情后,好心的会劝他:“你才挣几个钱,管好自己就行了”,对他的行为不理解的直接说:“你看看你穿的、戴的,那么大岁数了,连自己都管不了,还资助别人了?简直是多此一举。”

别人冷眼旁观,家人会理解吗?说到这里,老人声音变得低沉了一些,眼睛低垂,似有愧疚,原来,自己的三个儿女结婚买房时,自己拿不出一分多余的钱来,都“没有帮上忙”,而老伴在世时,和他过的也“一直是苦日子”,这让他很难过。看得出来,老人有所顾虑,不愿谈及更多,但是,最终,他表情释然,眼里泛起亮光:“不管怎样,他们要比这些贫困孩子们好得多得多,孩子们太困难了,他们需要帮助。”似乎,只有想到这些,才能让他“原谅”自己。

“报恩”钱又捐助他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沈兆骅老人说:“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幸福”。

“你看这一床棉被,就是孩子们送的,还有好几件棉大衣”,老人一说起孩子们来,就滔滔不绝:“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有的已经工作了,他们有时也来看我,或者给我打个电话,有的孩子给我写信,信上还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付出多年,不求回报,但是,看得出,孩子们忘不了“沈爷爷”。

今年1月15日,28岁的小孟和她的父亲、弟弟再一次来到了沈兆骅老人家,还带来了家乡的特产,他们和老人拉着家常,互相询问着近况。小孟如今已成家,并且是两岁孩子的妈妈,当年在市交通学校上了半年学后,因为家里还有三个哥哥弟弟等着钱用,她就放弃了学业,是沈爷爷得知消息后,为她交了学费,才能继续求学。临别时,他们为沈兆骅留下了700元“报恩”钱。700元,比沈兆骅老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还多,可他没有留下,他又拿出1300元,凑了2000元捐给了一个患重病住院的孩子。“我现在资助的重点是患病的孩子,虽然这些钱对他们来说可能是杯水车薪,但是我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

今年1月起,老人的退休工资涨到了3070元,1月份的工资另外还补了3800余元。他从中取出6300元,全部捐给了需要的孩子。

如今,老人虽年事已高,但身体健朗,业余还学英语,心境平和,他觉得这也是真情付出的回报。

说两句吧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

论坛新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歙县大小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掌上操作 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