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万二村真能保护的住不是做梦吧!”这几天,歙县昌溪乡万二自然村80多岁的汪根法与村里的几位老辈人,满脸疑惑地聊着这话题,“村里几个年轻人在逐户打招呼,要守护好老房子和石板路,还张罗着捐款要修祠堂呢。”
万二自然村坐落在离昌溪约十里地的一个深山坳中,百来户人家,居住的大多是王、汪后裔。“万二街,旧时在歙南很有名气,现在虽然有些凋敝,但整齐科学的村落结构、独特的山区建筑风格、保存完整的石板街巷,依然显示着这村庄骨子里的大气。”说起万二村落的价值,村委会主任王和平熟稔于心,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万二村是深山古村,能够较完整地体现清代山村住宅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整个古村依山而建,两条弯坑叮叮咚咚,自上而下穿村而过,虽然经历了五六百年的风风雨雨,但村落格局依然保存得相当完整,窄街小巷,清一色的石板铺地,徽派风格的老屋错落有致,黄泥筑就的土楼穿插其间。一幢幢老房,一条条街巷,就像一个个耄耋之年却慈祥无比的老人,等待着你的倾听和你目光的抚摸。
眼见着邻近的石潭自然风光名声渐响,隔山而望的阳产土楼这几年的旅游也风生水起,抬头远望就可见的文昌古道正走进越来越多游客的视野,连同属昌溪乡的沧山源小山村都有老板出资保护了起来,万二人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建言献策,“祖宗留下来的那两座历经几百年的祠堂要想办法修起来”“有价值的老屋不能拆,村间石板路条条都不能毁了”“村头水口和村尾防护林都要看护好”“村小学背后的猪圈柴棚太刺眼影响观瞻,要拆掉”“村对面的一百多亩梯地茶园要耕作好,那可是40年前全村劳力流血流汗做了几年才建起来的”。山里人很淳朴,说着说着,捐款修祠堂的事已行动起来,你一千,他五百,守护祖宗遗产的热情空前高涨。
“万二村正在渐渐老去,但它又永远是年轻的,因为它蕴藏着保存完好的山村建筑艺术。”万二村党总支书记吴献华的一席话,让人依稀看到了这个深山古村的美好未来,“我们想做个保护规划,调动百姓保护村落的积极性,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这里不仅是个美好乡村,更是一个值得大家细细品味的有历史积淀的魅力古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