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正式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这是一个让生命延续的行动,让爱永留的感动!感谢您的爱心与支持!”6月4日上午,黄山“微公益”志愿者“老董”收到一份由国家卫计委签发的电子版《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证书》。
“我是看了一条阿根廷的器官捐献公益广告,然后昨天又看了焦点访谈节目有关器官捐献的事,今天就上网看看如何捐献,知道可以网上报名志愿捐献器官,我就报名了。”在“老董”的带动下,一上午,群里就有6名志愿者跟着在网上成功登记志愿捐献器官。
据了解,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仅有约1万人能够真正完成移植,比例达到30:1。人体器官短缺已成为制约器官移植的瓶颈。为此,由国家卫计委、国际扶轮3450地区合作实施的“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www.savelife.org.cn)于去年正式启动。有意愿在身后捐献器官救助他人的公民,可登陆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按要求填写姓名、证件号码、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选择愿意捐献的人体器官和组织类别后,即可正式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同时公民有权随时修改或取消其捐献意愿的登记。
对于登记捐献器官志愿这一行为,黄山“微公益”的志愿者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志愿者“惠惠”觉得“献上最后一份爱,让生命延续。”志愿者“夏天”夫妇双双登记,希望身后捐献器官让爱延续。志愿者“张家界”则表示“只要有意义有价值,并力所能及,我都愿意,不仅仅是器官捐献。”志愿者“大哥”已年过六旬,在他看来,“人死都死了,有用的器官不用也全烧了,何不把有用的器官用于延续他人的生命。”
据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当器官捐献志愿者达到了符合器官捐献的医学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脑死亡或不可避免的心跳死亡)时,身边的人可以给红十字会电话,省红十字会将派专人来查看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哪些器官可以捐献。在此,也提醒市民,报名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前一定要征询近亲属(父母、配偶或成年子女)的意见,获得家人的支持后,可以更好地实现捐献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