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寸”还是“吋”?晨刊讯 买蛋糕时蛋糕样品明确标注为“8寸”,然而实际送货单上却标注为“8英寸(即“吋”),这看似简单的同音不同字现象,却可以让你所买的蛋糕明显“缩水”。5月24日,记者走访时发现,目前我市不少蛋糕店“明寸暗吋”现象十分普遍,两个文字之间的“文字游戏”,也让消费者有些雾里看花。
市民程先生在我市做木工生意,平日里,对于尺寸的把握很是精细。“5月22日是我女儿生日,当天下午爱人从蛋糕店将订购的8寸蛋糕提了回来,但只看了一眼,我就发现尺寸明显偏小。”程先生说,当初订蛋糕是自己和爱人一起去的,蛋糕店内的样品上明确注明为“8寸”,但自己随后查看了送货单,上面却注明为“8英寸”。“如果是8英寸,那就差不多。但如果注明8寸,这个蛋糕就‘缩水’了,因为8英寸要比8寸小很多。”
5月24日,记者在我市多家蛋糕店走访时发现,蛋糕店内“明寸暗吋”现象十分普遍,一些蛋糕店内样品标示为“寸”,但店员解释时则为“英寸”;而有的蛋糕店尽管宣传册页上标注为“吋”,但样品橱柜里则标示为“寸”,让人看着十分混乱。
在中心城区跃进路大润发超市黄山店附近一家蛋糕店内记者看到,不仅橱柜里的蛋糕样品标示有“10寸”、“6寸”等字样,而且该蛋糕店内的宣传册页上也均标注为“寸”。当记者询问蛋糕6寸有多大时,店员指了指店内的“手撕包”。“和这个差不多大,我们会在送货单上注明6英寸的。”店员解释说。“不是说6寸吗?咋成了6英寸了?”记者问。“都是英寸啊,这个差不多,我们一直都是按照英寸做的。”该店员再次回答说。
在与该蛋糕店相隔不远的另外一家蛋糕店内记者注意到,宣传册页上的蛋糕尺寸均为“吋”,然而仔细查看就会发现,该蛋糕店内的样品橱柜里,则标明了“10寸”、“14寸”蛋糕的价格。在该店店员给记者所看的一份宣传册页内同一页面,上面标注的蛋糕尺寸为“吋”,但最底端还有一行小字“特殊订制 6寸+30元,8寸+40元”,“寸”、“吋”混写现象让人有些不知所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计量单位中,“吋”即“英寸”,为英制长度单位;而“寸”则是我国民间一直普遍使用的计量单位。在计量单位换算中,1吋(英寸)等于0.762寸,等于2.54厘米;1寸则约等于3.33厘米。如果以程师傅给女儿所买的8寸生日蛋糕为例,折合成厘米本应为26.64厘米,但若按照蛋糕店实际制作的“8吋”计算,则仅有20.32厘米,足足“缩水”了6.32厘米。
当天,在长干西路一家蛋糕店内记者看到,该店内的蛋糕标注也为“寸”,但当记者询问蛋糕制作师傅“一寸”相当于多少厘米时,师傅则表示也不知道。“我们这里都有蛋糕尺寸底盘,只要按照尺寸做就行了。”随后,该师傅给记者拿出了“16寸”的蛋糕底盘,经过记者目测,这个底盘直径最多只有4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