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不会再错过!”又到了“520”表达爱意的时候了。520寓意“我爱你”,5月20日也被大家视为“表白日”,在5月20日的13时14分向喜欢的对象告白,有“我爱你一生一世”的意思。但怎样的告白方式才能打动她呢?5月19日,记者采访了五位不同年龄段的人,讲述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独特的爱情表白方式。如果你还没有表白过,那么先看看他们是怎么表白的吧!
50后:羞涩委婉,默契会意
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人如今已经成了花甲老人。他们的爱情,是懵懵懂懂的纯洁爱恋,是艰苦生活中的浪漫体验,是平凡日子中的情感依恋。
“我们是通过朋友认识的,熟悉之后觉得还可以,他说‘我们交个朋友吧’,就算表白了。”63岁的宋龙珠说,她们那个年代很朴素,谈恋爱逛马路时,基本上是一前一后;平时一起去看露天电影,就是最浪漫的事了。“结婚时,他在阀门厂当工人,我是临时工,虽然工资低,但我们感情好互相体贴,天天吃白菜萝卜也开心!”要说定情信物,就是爱人第一次为她买了一块粉红色的确良布,拿到裁缝店做衬衫。“因为家里弟妹多,条件不好,全家都把这件衬衫看的很宝贵,我连下河洗衣服都要把这件衬衫换下来,怕弄坏了。”夫妻俩都喜欢看书看报种花种菜,现在两人退休了,宋龙珠喜欢唱越剧,演出时爱人都会去现场观看,成了她的“超级粉丝”。
60后:互通书信,表达爱慕
生活的琐事似乎淹没了60后这个年纪所应该拥有的爱情,但一封封书信却是他们传递爱意最普遍的方式。
“是我先瞄上她的,然后通过外线侦查她的底细,再请个媒人牵线搭桥,私下接触几次,我们就确定恋爱关系了。”洪旺胜比妻子长4岁,当年他在乡政府工作,和爱人相距60里路,因交通不便,每天只有一辆班车,一个乡才一部电话,每次打电话还得通过邮电局转接,天天打电话也不现实,于是他决定写信。“一般两天一封,大多时候用钢笔写,偶尔为了显摆一下,会用毛笔小楷写情书表达爱慕,信的开头多是‘亲爱的’、‘心爱的’,见了面反而不会说些‘我爱你’之类的话。”洪旺胜觉得那时候的爱情是发自内心的很纯洁,结婚28年,夫妻俩彼此信任,家庭幸福美满。“她一心为着这个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发感觉到我很爱她。”采访中,洪旺胜说出了心里话。
70后:跟着感觉,为爱而来
70后的他们还在为事业奋斗着,享受着爱情升华到家庭的温馨,回忆当年青涩的爱情也是一件浪漫的事儿。
朱斌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他和爱人初中同学两年,工作后,在一次同学聚会时再见,一见倾心,他便展开攻势,问爱人要了电话号码。“晚上可有事啊,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如何?”这就是朱斌第一次约会时的“理由”,“其实那时屯溪好像电影院拆了,所谓看电影就是去录像厅看一些港产故事片、枪战片……我直觉不错,知道她不讨厌我,也没明确的表白过啥,属于水到渠成型的。做过最浪漫的事,就是冬天看录像很冷,就把她鞋子脱了,给捂在我怀里取暖;也断断续续记过日记,不过搬家几次都不知去哪了。”在朱斌看他,他们这代人对爱情还是比较传统,以婚姻为目的去恋爱。
80后:潇洒直率,说出真爱
80后的表白方式更直接、更快捷、更潇洒。他们多会选择当面献花表达爱意,站在心爱的人对面,大声说出自己的爱。
“我们就是很自然地在一起,一开始的时候很少说什么‘我爱你’之类的话,反倒是时间久了之后,有时候聊天聊得好好的,会来那么一句‘I love you’。他不是一个浪漫的人,不过我想吃什么他都带我去吃,去哪里玩他都给我拍美美的照片,自己的照片就很少。”说到求婚的那一幕,方亚琴仍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求婚是在团屯委举办的一次相亲活动上,他找了很多人帮忙,给我送了花、娃娃、戒指,单膝下跪当众求婚,蛮有心的。”她觉得她们这一代人对待爱情是自由的,追求爱情也是理智的。“我们这一代的爱情没有60、70后那么含蓄,也没有90后那么的不顾一切,我们追求的是一种默契,无关其它。”
90后:用心良苦,花招百出
90后是个性的一代,会在女生寝室楼下大喊表白;他们是活泼的一代,有一个人想要向心上人表白,其他朋友会一起出主意,甚至一起跟着他去起哄。为了表达自己的爱,90后更是用心良苦,花招百出。
黄山学院大二学生张书康就说,“我和她是同班同学,又是好朋友,我觉得她蛮适合我的,我就直接要她做我女朋友,然后她就答应了。我觉得我们这代人的爱情,要付出真心才会有好的结果。”大一女生陈一林则表示,她见过身边的人“会用送花、请吃饭、在学院匿名表白墙上表白等方式求爱,上学期经常有人在女生寝室楼下摆蜡烛,围成心形,中间是女生名字的缩写。”在她看来,90后大多数人喜欢就喜欢的热切,不喜欢就很干脆,遇到对的人就在一起,特别是在大学里,看起来好像谈恋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记者 舒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