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醒乡党委在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中,既要注重面上,更要重视里子。万二村的整村推进工程,要先从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入手,不要先搞绿化和环境整治。” “这个提议真没错,我们村地处深山,通车道路狭窄,多设错车道比什么都强。”
这是5月15日昌溪乡在万二村召开的流动党委会上发生的一幕。会上,两名应邀参会的村民代表先后就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安排的顺序和党委唱起了“反调”。“看来,项目实施的先后顺序及内容确实有必要进行微调。乡党委原来设想是先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提升,然后再安排道路桥梁之类的项目。”主持党委会议的乡党委书记方锦卫和其他参会人员都觉得两名代表的提议言之有理、切实可行,经各党委成员表决,一致同意微调,通过了这个议题。
为便于一线了解情况,一线解决问题,参加这次流动党委会的有党政班子成员、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共30余人,会上研究了扶贫开发、养殖场搬迁整治、党员活动室建设、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村务管理5个议题。每研究一个议题时,百姓代表们都不断的“吹毛求疵”。“村里沿河的养殖户这么多,污染严重,另建养殖场搬迁一事去年就定了,至今却没响动,乡党委是光打雷不下雨啊。”当议到养殖搬迁这事时,在场的几个党员代表情绪有些激动,频频“发难”,参会的党政领导们脸微红直冒汗。“养殖搬迁项目已立项,项目资金也无大问题,但征地上卡了壳,影响了项目实施。”乡党政领导向村组干部、群众代表耐心作出了解释后,随即议定调整充实项目领导组,对土地未征户个对个地宣传政策,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限期完成征地工作。
“我原先也不是故意和乡里村里作对,项目管理一定要严格,把民生工程真正办成民心工程了,老百姓哪会反对高兴还来不及呢。”曾几次向县乡两级反映项目问题的村民代表吕艳春发出的感慨道出了全体列席人员的心声,“这次乡党委会能来我们村开,让村干部和普通群众成为党委会的座上宾,将话语权交给群众,让群众有真话可说,我觉得,民心顺了,群众路线又回来了。”
据了解,今年以来,昌溪乡党委严把“问诊、把脉、疗效”三关,把党委决策与群众意愿紧密结合起来,现场解决问题11个,对收集到的21条意见建议已分类建立台账,限期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