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歙县论坛|商务合作:0559-2621317

歙县论坛

鱼灯跃启兴村路,非遗燃开振乡途

2025-07-14 15:26:13
作者:尹丁
阅读:13
评论:0

为深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赋能机制,7月8日至12日,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歙县:‘一条鱼’游出的乡村振兴路”实践队奔赴安徽黄山市歙县,以“非遗鱼灯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为核心,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非遗制作体验等方式,梳理非遗与乡村发展的融合路径,为同类地区提供经验。


图为实践团队合影 高若愚摄

7月8日,实践队首站来到歙县渔梁坝。在鱼灯非遗馆,实践队采访了传承人徐继丽。徐继丽介绍了渔梁鱼灯的历史渊源,以及与徽商和船运的人文底蕴密不可分的关系;还讲解了渔梁鱼灯与其他地区鱼灯的差异;同时,也坦诚地分享了传承现状,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当晚,队员们有幸观看了徐继丽团队带来的精彩鱼灯表演。硕大的鱼灯在烟花中游弋翻腾,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这一非遗项目的独特生命力。

次日,实践队转至瞻淇村。上午,在老书记汪文华引导下,队员们参观了天心堂、九世同堂等古民居。这些徽派古建筑雕梁画栋、布局精巧,让队员深切感受到孕育瞻淇鱼灯的深厚人文底蕴。下午,队员与村庄整村运营负责人丹裕展开座谈。围绕鱼灯IP打造、鱼灯延伸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路径等关键问题,双方进行了深入探讨。丹裕强调,要以鱼灯为流量支点,充分挖掘历史古建与人文资源的潜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IP,为乡村发展持续赋能。随后,队员们采访了鱼灯队队长郑冬蛟,了解鱼灯传承的艰辛、现状及新媒体传播的创新做法。

7月10日,实践队走进瞻淇鱼灯体验馆。在传承人汪卓荤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亲自参与鱼灯制作全流程,从扎制骨架、蒙布到绘制图案,亲身体验了每一道复杂工序。通过制作实践,队员们深化了对鱼灯工艺的认知,也深刻感受到这一非遗技艺的挑战性。

图为队员体验制作瞻淇鱼灯 高若愚摄

行程最后一日,实践队采访瞻淇村现任书记汪義华,重点了解乡村发展中的现实挑战与应对规划。针对基础设施薄弱、游客接待能力不足等问题,书记介绍了具体改进思路;同时,还详细阐述了鱼灯非遗未来传承路径,以及如何通过文化赋能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


图为队员与瞻淇村书记开展座谈 高若愚摄

本次“三下乡”实践多角度、全方位地梳理了瞻淇村以鱼灯非遗带动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总结了其抓住鱼灯流量延伸产业链、促进经济发展的“瞻淇模式”,为同类型非遗传承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案例。

团队名称:微电子学院赴黄山市歙县探寻“歙县:‘一条鱼’游出的乡村‘振兴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说两句吧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

论坛新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歙县大小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掌上操作 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