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阳春时节访茶乡”活动走进第四站——歙县。在创造了“愚公移山、人定胜天”蜈蚣岭精神的璜田乡蜈蚣岭,在黄山毛峰的原产地、歙县三大烘青产区之一的璜蔚村,在通过土地流转试栽黄金芽新茶种的王村,我们采访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老茶农,从建筑工人转行从事茶叶合作社的“现代茶农”刘永忠,接过父亲的班,从事茶叶经纪、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新生代”茶农胡飞星等,有别于其它区县打响一个品牌的路子,歙县茶产业给人一种百花齐放的感觉。
歙县历史上就是中国茶叶主产县之一,也是安徽省第一产茶县。据《歙县农业志记载》:歙县产茶始于唐宋,兴于明清,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早在1981年,该县茶园面积就发展到297857亩,茶叶产量达到8403.05吨,被誉为“茶叶产量全国之最”。歙县是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黄山毛峰茶原产地,中国扁形茶鼻祖――顶谷大方茶的发源地,是国家绿茶出口的重要基地。黄山毛峰、顶谷大方、黄山银钩、黄山绿牡丹等均曾作为国礼茶而响誉国内外,歙县还曾获得安徽省茶产业“十强县(区)”之一的荣誉称号。
据歙县农委茶叶办主任江稳华介绍:“歙县现有茶园总面积26.7万亩,茶农30万(包括季节性或常年在外务工的涉茶人员10万)。2014年全县茶叶总产量10500吨,一产产值7.12亿元,综合产植超过20亿元,人均收入3600元,全年出口量突破1万吨,创汇突破400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茶园面积、综合产值不仅是全市第一,也是全省第一。”
江稳华说,歙县茶产业有别于其它区县,目前走的是百花齐放的路子。2015年,将围绕“基地建设、企业培育、品牌宣传、市场销售”四大版块为主旨,以现代农业茶叶生产发展项目实施为抓手,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建立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高效生态茶园,修改完善县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展“黄山毛峰、大方茶、珠兰花茶、黄山白茶”四大区域品牌产品宣传推介等工作,持续促进茶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科技和创新,进一步提升茶产业的内质和效益。(程向阳 吴玉莲 樊成柱 汪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