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古城旅游的兴起,来到歙县的游客越来越多。而位于古城核心位置的徽州府衙,如今已成为游客的必去之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徽州府衙共计接待游客16.87万人,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收入163.47万元,同比增长22.6%。
“我们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进行调研和课题研究,光画图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几千张图纸。”著名徽派建筑大师程极悦回想府衙修复工程时,至今历历在目。
2008年,徽州府衙修复工程正式启动。在建筑界,古建筑的修复一向是难题中的难题。由于公元1400多年到公元1500多年这个时期的徽州建筑、现存的文献、物质遗存及研究成果都比较缺乏,且掌握传统技艺的匠士又稀缺,修复徽州府衙,无论是从总体格局还是到单体建筑,难度可想而知。如何能真实准确地表现出古建筑的原貌,这是摆在当时每一个参与府衙修复工程人员面前的难题。
“我们尽可能地找来了一批传统的徽匠艺人,他们大都已经上了年纪,用最传统的工艺,对每一个细节精雕细琢。”徽州古典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忠平说。
历时5年的精心打造,2012年11月18日,徽州府衙正式对外开放。修复后的徽州府衙保持了明弘治年间一轴、五门格局,整个府衙坐北朝南,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主堂,两侧辅助。2015年初,徽州府衙修复工程荣获鲁班奖。
如今的徽州府衙,天天游人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在厅堂巷弄之间,在青瓦白墙之下,在小桥流水之旁,体味着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着古徽州的点滴性格。
“整个建筑气势恢宏,但细节之处又精益求精,特别是那些木雕,花纹繁杂,雕刻得栩栩如生,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古建筑。”来自合肥的游客祁坚说。
“现在每到节假日,我们都会安排有相关的民俗表演,将历史文化和人文遗产结合起来,给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旅游感受。”景区负责人汪妙棠说。“我们还建了专门的停车场,以及配套的旅游公厕,在许多地点上,分别用多种文字树立了指示牌,这一切都是为了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
站在府衙门口,眼前的樵楼和远处的东南邹鲁木牌坊相映成辉,面前的广场上,晒太阳的老人和孩子怡然自乐,这一切都为身后的府衙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一座崭新的府衙正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四方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