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农村文化建设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引领推动作用,深渡镇着力搭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载体和平台,通过“五味调和”烹制出一道道美味的“文化大餐”,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农村文明和谐健康发展。
书香文化余味无穷。选配大学生村官或村“两委”干部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加大管理人员培训,使他们不仅熟悉农家书屋日常管理,还能充分整合利用资源,提高书籍的使用效率,最大效益发挥农家书屋这块文化阵地的作用。不断丰富农家书屋图书种类,倡导全民阅读,利用“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等时机,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走进书屋品位“书香”,营造了崇尚阅读的浓厚乡风。农家书屋在寒暑假和双休日向留守儿童全面开放,为他们创造一个快乐阅读的好去处。组织村里的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和老同志到农家书屋练书法,让他们切磋书法、挥毫泼墨,使他们老有所乐、其乐融融。
娱乐文化趣味横生。市县文化部门每年在春节前后组织文化下乡活动,舞台上激情澎湃的歌曲、活力四射的舞蹈、捧腹大笑的小品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为广大群众带来了欢声笑语,活跃了农村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村级文化活动室、民间文艺队伍作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文娱需求,精心挑选红色电影、动漫动画影片、红色革命老片、经典戏曲等,定期开展专场播放,做到老少皆宜。利用远教影院开展各类送影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在观看影视剧的轻松愉悦氛围中接受乡村文明新风。现如今,村里看书、下棋、跳广场舞等健康文明的业余活动越来越丰富,文明礼让的氛围愈来愈浓。
民俗文化乡味浓郁。加大对乡土民俗文化的传承,系住绵延乡愁,守住乡村的灵魂。每逢重要节日和活动,民间艺术家辈出的定潭村就会举办民间艺术文化展,各种根雕、木雕、砖雕、书画、飞禽标本等工艺品满目琳琅,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艺术殿堂。一幅幅、一件件出自当地村民之手的艺术作品,展示了当代村民的文化自信,实现了文化的城乡互融,为农村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活力。绵潭村戏曲文化底蕴深厚,其自创的地方特色戏——绵潭戏传唱至今,有着“看不完的绵潭戏”之美誉。漳潭村推出红妆馆、天下第一轿等徽州嫁娶文化展和“千年古樟树,绕圈祈福”等民俗活动,对外展现了徽文化的特色与多彩。《这里是深渡》和《定潭,人间天堂》两首村歌充分展现了所在村的乡村魅力,并相继荣获“中国十佳村歌”,双双唱响全国村晚。
农技文化甜味爽口。围绕种植、养殖等产业,结合本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实际需求,通过远程教育为干部群众和致富能手提供农产品价格、种养殖技术等信息,开阔发展视野,开拓致富思路。远程教育的内容紧贴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条理清晰,图文并茂,易学易懂,深受广大干群的喜爱。适时组织农业科技专家和本地“土专家”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系统全面讲授种养殖及农村实用技术。邀请专家走进田间地头,通过手把手的指导,帮助群众提高种养殖技术、解决学习中的困惑,真正让群众学到了技术、得到了实惠,尝到科技致富带来的甜头。
廉政文化淡味沁人。镇纪委编制“廉政课堂”授课计划,各联村组长担任授课教师,通过解读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文件精神、讲廉政故事、观看廉政教育电教片等形式,为所联系村党员干部开展廉政教育。要求各村廉政文化建设做到“五有”:有廉政文化宣传阵地和载体、有一支党风廉政宣传队、有廉政文艺活动、有村务公开,有为民服务“两个工作站”。在党务村务公开栏开辟廉政文化专栏,定期登载以廉政时事、典型案例、廉政警句等为主要内容的廉政信息,令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入脑入心,起到了较好的警示教育作用,构建风清气正的良好乡村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