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走进歙县雄村镇朱家村村头,只见村民们正在一口老井边洗衣、洗菜、挑水……洋溢着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询问村中长者,说这井叫“汪天井”,这老井有个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三伏天酷热难耐,井水清凉可口;数九寒天,井水温暖宜人。现在虽然全村已并入县城自来水管网,轻轻一拧水龙头,自来水就流进了水缸。但我们还是经常到这里来洗衣服、洗菜、挑水等,我们对老井已经有深厚的感情了,这井就像百般呵护的老母亲,滋养着我们。
相传,根据徽州俗例,男子外出经商前,父母都要给他们完婚,新婚不久,丈夫就要远走他乡。朱家村汪朝奉十六岁离家外出经商,辗转杭州、嘉兴、上海多地,从一个小伙计干到茶叶店店主,转眼已经十几年没有回家了。生意发达的汪朝奉决定返乡探亲,随着帆船靠近三江口码头,远远看见码头上一位美丽少女正在浣洗,不由得多看了几眼,走进家门,妻子兴冲冲地叫女儿来认亲爹,汪朝奉一看,刚才码头上的那位美貌少女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汪朝奉不由黯然神伤,因家中房屋狭小,浣洗、担水等事务,妻女不得不抛头露面去河边,女儿这么漂亮,万一遇人不淑怎么办?于是立马请人施工重修房子,并在院落中专门掘井一口,便于家人日常用水,以免家人外出用水跑去江边的麻烦,同时避免女儿为了日常浣洗经常抛头露面。
随着岁月的流逝,汪家大宅早已倒塌,院落内的那口古井始终坚守在那个角落,像弥勒佛一样,乐呵呵地,张着岁月的大口,默默地滋养着全村人,守护着村子的平和与安祥。依然是村民生活用水、日常洗涤和茶余饭后聊天的好场所,井边充满了村民的欢声笑语,是邻里间畅所欲言的小天地,有些小矛盾小纠纷就在井旁的洗刷谈笑间变得风轻云淡。(作者:方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