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歙县论坛|商务合作:0559-2621317

歙县论坛

歙县大洲源里的“理想国”-岔口

2021-09-13 08:29:58
作者:凌衍
阅读:28381
评论:0
文章导读:大洲源里的“理想国”——岔口凌衍 清朝时岔口有一位姓吴的秀才,饱读诗书,熟谙诸子百家,可是连去南京三次乡试,都名落孙山,让他甚是沮丧。得亏他有个聪慧的好娘子,一遍一遍地安慰他鼓励他,使他一次次打消了弃儒经商的念头。又到了临行前的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身处华丽的宅院里,院里架着一口大锅,锅中在煮着什么

大洲源里的“理想国”——岔口

凌衍

 

清朝时岔口有一位姓吴的秀才,饱读诗书,熟谙诸子百家,可是连去南京三次乡试,都名落孙山,让他甚是沮丧。得亏他有个聪慧的好娘子,一遍一遍地安慰他鼓励他,使他一次次打消了弃儒经商的念头。又到了临行前的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身处华丽的宅院里,院里架着一口大锅,锅中在煮着什么,热气冲天。吴秀才走近掀开锅盖一看,竟满是人头,龇牙咧嘴,恐怖至极。这场景让他瞬间惊醒,浑身湿透,他觉得梦已示兆,此次考试必定也是凶多吉少。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娘子,娘子莞尔。告诉他:“这是上天要让你中举呢!”秀才不解,忙问此话从何说起。娘子又道:“煮人头,煮人头,举人头也,举人头一名非你莫属!”秀才大悟,第二天照常参加考试,果然中举……这是来自岔口老一辈人口中茶余饭后教导孩子的故事之一。真实性无从考究,但小时候的我听起来难免有些害怕,也曾一度想过如果我是那位秀才,我是否还会选择继续考试?现在想来,只不过是用方言谐音的方式给人以精神上的鼓励罢了,但这故事恰恰也体现了岔口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image.png

岔口,原名双溪,隶属于安徽省歙县。位于歙县南乡大洲源流域,与新溪口乡、武阳乡接壤,北与杞梓里镇相邻,东与浙江省淳安县毗邻,是歙县的东南门户。新安江上游支流大源河与小源河在此汇聚,呈“Y”字形,“岔口”因此得名。

image.png

提起岔口,难免会让人想到闻名遐迩的“梯云书屋”、“大洲公学”,难免会让人想到“三山叠翠、二水重流;龙门挂雪、虎阜丛林……”等十大景致,难免会让人想到著名的社会学家吴景超、当代“江南一枝竹”的书画家吴皖生……,而这些都是让岔口人引以为自豪的。

孩提时的我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岔口小学的操场,这也是我的理想乐园。经常嘴里叼着根狗尾巴草,带着编织的草帽,穿着开裆裤随着一群稍大些的孩子后面,在操场里放肆奔跑,树荫下打弹珠,泥地中捉小动物,从早到晚乐此不疲,把一天的时光塞满整个操场。直到天色渐暗,围墙外边家家户户升起了炊烟,就知道该回家了,与玩伴约定好明日地点,便飞也似的跑回了家。当然,除却玩耍以外,印象最深的还是在操场看露天电影。

image.png

在那个年代的乡村里,缺少娱乐,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宁静的夜晚除了仰望星空数星星,就是上床睡觉,只能偶尔听到从深巷里传来几声犬吠。但是,村里无论男女老少,对于看电影的兴致始终是蛮高的。在当时,电影并不多,也不像如今互联网铺天盖地去宣传,如果哪天街上有一个骑摩托车驮着放映的机器、一块白布、音响以及喇叭这些行当,喇叭里重复喊着今晚要放露天电影,那么整个村里就沸腾起来。即使富裕人家有VCD、DVD的,也都愿意去凑个热闹,就像赶集一样不论寒冬酷暑,不论手里有多忙,到时到点男女老少便会云集而至。

image.png

而这露天电影的场地一直都在学校操场。现在的我看来这操场过于狭小,但在那时竟可挤下几乎整个村的人。那是一天傍晚时分,还未放学,从教室的窗户望去,放映员已经开始忙活起来,选了一个教学楼的背风处,往泥地里插上两根手臂粗细的竹竿固定好,就开始扯起白色的幕布。有几位老师也跟着一起,搬桌子,抬梯子,接电线,试角度,听声音……等一切收拾妥当,正好也到了放学时间,一大群孩子简直就像一个个活广播,一路叫嚷回家,生怕别人错过了这场电影。回家后晚饭便理所当然的敷衍了事,急匆匆地扛上凳子拉着父母一同出发。

到了操场,才发现我们已经来晚了。简陋的幕布前早已挤满了人群,人头攒动,叫喊声,嬉闹声,催促声混成一片。放映员还在试机器,调音响,只要在嘈杂的人声中还听得见声,那就算不错。有些人并未带凳子,而是不知道从哪抱来了砖头石块,选好有利位置整整齐齐垒起了座位。有些小孩索性将书包一同带来,把书包放在地上就往上一坐,便与小伙伴开始满地打滚。在学校门口也有一些发现商机的小贩,拖着平板车,上面摆着香烟、瓜子、饮料,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贩卖各式各样零食:鱼皮花生,大大卷,花生糖……应有尽有。孩子们则趁着电影还没开始前,缠着大人买这买那,拿到手便开始你一个我一个分享起来,尝一口别人的吃食,能回味好几天。

image.png

夜幕终于降临了,随着音乐的响起,一束光从放映机直射到白色幕布上,整个操场也逐渐安静了下来,时不时传来婴儿的哭闹声与大人低声的安抚。我当时也好奇为什么襁褓里的婴儿也来看这露天电影,现在想来怕是他的父母不愿错过这场盛会。幕布上闪烁的光,天空中的繁星,电影里的打斗声,让我怀疑幕布的背后是否藏着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或许是孩子天性使然,我与小伙伴一番玩闹过后,便也觉得不再如初来时那般热闹了。空气中流淌着让人困倦的风,让我觉得这个夜晚尤其漫长,甚至忘记了电影何时结束散场,依稀记得在父亲的背上颠簸着回到了家。

除却学校操场这个“理想乐园”外,它背后的老街可谓是我的“世外桃源”

image.png

老街位于岔口中心小学(现为岔口幼儿园)的背后,入口与校门口只相隔几步,它并不是一条繁华的街道,狭长平坦,蜿蜒曲折,以前曾满是泥泞,残瓦落石,枯枝败叶,现在经过翻修,入口处建成一座小牌坊,上面由胡兴祖老先生手书的“老街”两个烫金大字,路面也已经铺上了青石板,让这样一条年岁很长却有着厚重底蕴的老街重新焕发生机。大概是背靠大山的原因,阳光依旧不通透,颇有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之感,以至于小时候的我并不敢单独行走。往里去几步便可以看见一口水池,旧时仅做洗菜刷碗用,后取名为“思学池”,同样也是胡兴祖老先生的墨宝,这名字想来是因为邻隔是学校的缘故加上胡老先生的一番雅致,赋予了山泉水池以新的使命、新的命名。再往前走,便是巷弄交错,古屋旧宅,里面的主人早已搬迁,大门紧闭,门上“人民万岁”“为人民服务”的大字仍然依稀可见。曾经古宅前的一隅之地,洒满了的是孩童的清欢,屋檐遮阴避雨,堂前罩蝉捕蝶,一身灰尘带着满腔的快活劲,扑腾地飞奔在这老街巷弄之间,世外桃源不过如此。

image.png

如今的我在老街上彳亍而行,随手拍下几张照片,似是想拾起记忆中的画面。在经过岁月洗礼后的它,不仅承载着我对家乡的眷恋,也承载着整个岔口人发展的印记。不论是从岔口小学走出去的家乡新贤,还是踏过老街深耕细作的农民,无一不对这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有着割舍不去的情节。城市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大抵是比不过岔口的市井小巷,烟火人间。

image.png

走过老街,在桥上驻足,碧波荡漾的双溪,逶迤而去,流水潺潺,游鱼欢跃。远处群山连绵,竹丰林茂,郁郁葱葱,村里偶有鸡鸣狗吠,山间或有樵歌酬唱。对家乡的记忆和思念或许就在父母勤劳养家的身影里,或许就在旧宅堂前的一盏麻油灯中,或许就在商贩手中的一杆铜称上,这是一种化不开的文化情节,凝结在心中形成的烙印。今人不识古时月,古月夜夜照今人,如今的岔口正在蓬勃发展,以民宿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点,大力培育特色旅游民宿,不仅宿“山”、宿“水”,更是宿“文化”,而只有这样才会将大洲源里的岔口打造成真正吸引人前往具有品牌特色的“理想国”。

image.png

想到此处,不禁想起纳兰性德的几句诗:“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说两句吧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

论坛新帖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歙县大小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掌上操作 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