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论坛资讯

金声玉德歙州砚

2023-09-27 15:44:25   来源:   作者:陈发祥   浏览:418 评论(0
[摘要] 金声玉德歙州砚 作者:陈发祥 纸、墨、笔、砚,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房四宝,属书房不可或缺的清供,尤其砚台更为文人雅士所青睐。唐元和年间,著名书法家大家柳公权在《论砚》一文中把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列为全国四大名砚,其中,唯有澄泥砚为陶质砚,其他皆为石砚。 歙砚石质优良,色泽曼妙,莹润细密,因涵“坚、润

      金声玉德歙州砚           

                                                                                       作者:陈发祥 


      纸、墨、笔、砚,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房四宝,属书房不可或缺的清供,尤其砚台更为文人雅士所青睐。唐元和年间,著名书法家大家柳公权在《论砚》一文中把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列为全国四大名砚,其中,唯有澄泥砚为陶质砚,其他皆为石砚。

    歙砚石质优良,色泽曼妙,莹润细密,因涵“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种美德,而被南唐后主李煜盛赞为“歙砚甲天下”,并赐封徽人李少微为八品专职制砚官。宋代书法大家蔡襄美誉曰:“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大文豪苏东坡的“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更为后世评价歙砚的至高标准。

    徽州的砚虽名曰歙砚,但砚石的主要产地却为婺源县龙尾山。龙尾山也名罗纹山,其芙蓉溪中分布着十余处砚坑,其中,眉子、金星、水蕨、济源、碧里等老坑盛名已久。相传,大唐开元年间,婺源有叶姓猎户,一路追踪野兽至罗纹山长城里,见溪涧里叠石如城,玉质晶莹,煞是可爱,于是,携回请人雕刻成砚,龙尾砚方出深山而名扬天下。宋宣和三年之前,徽州本名歙州,因歙县为府城所在,能工巧匠云集,同时,市场交易巨大,自府城镇水路入新安江至杭州,可将砚台行销天下,故而,后人舍龙尾砚之名而称之为歙砚。

     中国毛笔乃秦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时,于战事频繁中发明的。自毛笔诞生后,砚台也同步登上历史舞台,一般分为古砚、新砚二类,今人有老坑、新坑之说。秦代石砚的基本形制一般为带杆的圆饼形,汉代多为圆形三足式,唐代以簸箕砚最为常见,而宋代主要是抄手砚。可见,宋之前的歙砚,皆泛出简约而少雕刻的拙气。

     自元明而降,歙砚的造型千姿百态,形状各异,雕刻工艺也日趋精细。至清代,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技艺日臻完善,使得歙砚的雕刻也极尽繁华,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然而,洗尽铅华,歙砚的妙品总是古朴大方、端庄敦厚,在雕与不雕之间,透出一股浑然天成的神韵。

     品鉴歙砚,一方好砚,总是有“坚密柔腻、温润如玉、发墨如油,笔毫无损、几无吸水、涤荡即净,寒冬储水不冻、盛夏储水不腐”的诸多特质。然而,抽丝剥茧,透过复杂的内在,可感知其表象,大约有以下方法:

     观其色,好的歙砚,光泽深沉而温润,“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等五种特有的纹理凸显,聚散之间,或灿似繁星,或密如细雨,或飘若丝绸。抚摸其外表,玉质冰感而细腻,如孩儿面,似美人肤,呵气即可盈珠,即为上品。将砚台投入水中,若纹理非人工修饰,源自天然,则更加灵动,反之,渐渐模糊。用湿布擦拭砚池,水珠长时间不消失,则意味着少透水而为优品,反之,则为次品。托起砚台,感受砚石的份量,越沉者,因为结构紧密,越为上品;用手指叩击砚台边缘,听声而辨石,若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音,为“玉德金声”,铿锵玲珑,回音幽远深长,犹如天籁之音从远古传来,当为好砚,如发出“卜卜”之类的焖声,则暗示着有裂隙或质地疏松。

      因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中硬度最大者,玩家常常以硬物在背面划刻,不留划痕,不出碎屑,当为上品,此为“比硬之法”。因歙砚表面纹理精细,书家喜欢直接磨墨来判断其优劣,上等歙砚,出墨细腻而均匀,发墨快而不损笔毫,砚池之墨,久储而不干涸,陈墨一洗即净,砚石复新若出水芙蓉,此为“研墨法”。

      歙砚,最初只是朴素的实用品,徽州巧工的精雕细琢,使其逐渐蜕变为艺术品,历代文人雅士的倍加推崇,渐渐升华为收藏品。初春之时,和风微醺,书案之上,一品古砚,阳光洒在黝黑如玉的砚台上,墨香漂盈室内,手执书卷,沉醉其中,岂非人生一快意乎?


觉得小编写的好,就打赏一个吧~

0人已对本文进行打赏
      文章关键词:

      猜你喜欢

      更多
      徽州西干大方茶

      点击购买 西干大方茶西干大方茶 《旧五代史》记载“乾化元年十二月,两浙进大方二万斤”,两浙为浙江东道和浙江西道,歙州属浙江西道,可知当时大方茶产区不限歙州(本处大方即为:大方茶茶种)。扁形大方茶,传说是明隆庆年间(1567—1572)僧大方创制于歙南老竹岭,与创制休宁松萝茶为同一僧人。而沈周《书岕茶别论》记载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中国民生银行 简单的银行
      一个人不错两个人更好
      返回顶部 关闭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确认支付